哺乳媽媽在餵哺母乳後,假如想停止哺乳,就有可能會經歷乳房脹痛。這種情況稱為乳腺發炎,假如乳腺發炎情況嚴重,乳頭可能有非奶白色的分泌物,乳腺部份更是痛不可觸,更有可能引起發燒。在治療乳腺發炎方面,中醫仍然秉持「治未病」的概念,即透過不同方法,令乳腺不會發炎。

選擇合適的食物

有些食物會比較容易令乳母上奶,例如白飯、粥、花生、眉豆、章魚及魚湯等,乳母應避免在日常的飲食攝取此類食物,就可以減慢乳腺產乳的速度。相反,進食少量能收奶(回乳)的食物如小麥、麥芽、淡豆豉等,亦可以令產乳速度減慢。

減少餵哺次數或 縮短泵奶時間

收奶的過程應要循序漸進,絕對不能一刀切。假如乳母是泵奶的,就應該逐漸縮短每次泵奶的時間,最初幾天(大約5~7天)就縮短泵奶的時間大約5分鐘,待乳房的脹痛感減輕後,再在隨後的幾天進一步縮短泵奶時間,如此類推,直至無需泵奶亦無太大的脹痛感。

假如乳母並沒有泵奶,只有親身餵哺(俗稱「埋身餵」),就應該逐漸減少餵哺次數,最初幾天(大約5~7天)就減少餵哺次數一次,待乳房的脹痛感減輕後,再在隨後的幾天進一步減少餵哺的次數一次,如此類推,直至餵哺的次數減至理想的次數。因為有些在職媽媽因工作關係,雖然未能做到全天候餵哺母乳,但仍舊希望每天可以餵哺1~2次,就不會將餵哺次數減至零。這類在職媽媽的孩子,雖然主要是依靠奶粉供給其營養,但仍可以透過母親每天1~2次的母乳,接收少量的抗體或人體免疫球蛋白,對他們來說都是更健康的。此外,母親亦可保留這個珍貴的親子機會,增進母嬰之間的連繫。

中藥收奶或消除炎症

假如乳母未能透過飲食或減少餵哺來減少產奶,就應考慮服用中藥或使用中藥外敷。內服的中藥應由註冊中醫處方,除了一般收奶用藥外,亦會調節體質來達至收奶的效果。至於外敷的中藥,首選是芒硝,曾有臨床研究統計過,運用芒硝收奶及消除炎症,治療期為7天,有效率達100%。值得一提的是,乳腺炎並非產後乳母的專利,青春期後的女性皆可出現乳腺發炎,因此,假如女性並非因為收奶而出現乳腺炎,運用芒硝作外敷是最佳之選。

乳腺炎在臨床上屬於常見疾病,中醫主張透過不同方法「治未病」。一旦乳腺炎已經發生,在治療時亦不一定需要服用藥物,透過外治法往往已收到立竿見影之效。雖然此法效果良好且無副作用,但病人往往不知道,所以筆者特意在本專欄提及,讓有需要的人受惠。◇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