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慌慌」,其實是病人的主觀感覺。這種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是驚恐、緊張、焦急、胸口翳悶、失重感(俗稱個心離一離)和自身感受到心跳過快。
假如病人所指的「心慌慌」是驚恐、緊張、焦急和胸口翳悶的感覺,而又伴有失眠、語速過快和語意重覆的症狀,病人很大機會患有情緒問題,其中可包括抑鬱、焦慮、驚恐等。中醫治療情緒病,需按其嚴重程度,處方寧心安神或疏肝解鬱的中藥,常用中藥包括柴胡、圓肉、甘麥大棗湯等等。
至於失重感,有些病人會形容自己像掉進深坑,有些則形容自己在玩「跳樓機」,還有說自己有踏空滾落樓梯的離心感,其實這種現象相當於西醫所指的「早博」或心率不正。從中醫的脈象學上,早博相當於結代脈,本質是很容易被醫師發現出來的,但有時因為病人求診時心臟跳動的節奏整齊,因而沒有反映在脈象上;有時要在幾次求診後,才會巧合地在求診時出現這種脈象,才會被醫師發現。中醫稱這種病作「怔忡」或「心悸」,治療時運用活血散瘀的方法往往可取得明顯效果。
還有一種心慌慌的病人,其心率過快,量度心率可達每分鐘超過一百下,病人通常會在心率過快時頻作深呼吸或長嘆,因為這是人體減慢心跳的本能反應。觀察入微的醫師,能在言談之間留意到病人深呼吸的頻率,推敲出病人的心率過快,再由脈象確定,通常心率過快會出現「疾脈」。
心率過快原因眾多,背後可以是甲狀腺問題、缺鉀、胸椎神經炎或心房顫震等問題,其中心率如超過每分鐘140下,就是比較危險的情況,需要立即到急症室求醫;心率介乎每分鐘130至139下,需結合臨床症狀判斷是否危急;心率介乎每分鐘100至130,則比前述兩種情況輕,但仍需進一步了解和檢查,然後再按病論治。
總括來說,「心慌慌」只是不同病症的一個症狀,而每位病人口中所述的心慌慌都不盡相同。因此,病人和醫師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其它症狀,從而找出其背後的病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