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濕疹的人數愈來愈多,因為濕疹而前來求診的病人所佔的比例與日俱增。儘管至今濕疹的成因未明,但臨床觀察和統計總算讓醫學界總結出一些原因,當中包括壓力、天氣、空氣污染、飲食和休息等等。其中,腸道健康亦可能是其中一個引起濕疹的原因。

首先,並非所有濕疹病人的濕疹是跟腸道健康有關的。其次,濕疹的病人,不一定要透過瀉下來治療。於臨床觀察上,有一類的濕疹病人,每當他們出現排便狀況改變時,濕疹會有所影響,如果這種體驗並非偶有一為,而是重覆發生的,那就代表這類病人的濕疹與腸道健康有關。通常這類病人,當再一次改變其排便習慣後,其濕疹的病情又會再一次出現變化,那就可以印證出「濕疹與腸道有關」這項假說。

針對一些熱性體質的濕疹病人,中醫主張透過清熱解毒的方式來治療,而具體的方法包括有汗、吐、下三法。對於濕疹比較嚴重的病人,其實汗法(發汗)是很難實現的,這是由於濕疹病人的皮膚汗腺和皮脂腺往往已經受到破壞,所以就很難發汗。至於吐法(催吐),由於方法太過猛烈,並非每個病人能夠接受,而且所用的藥物往往都是藥效很竣猛的中藥,醫師用藥時亦會有所顧忌,因此本法亦甚少採用。餘下的下法(瀉下),就是最多醫師所選用的,並且往往在準確辨證和用藥正確的情況下,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雖說病人的體質是否熱性是由醫師作出診斷,但是病人透過觀察自己的症狀,都可以對自己的體質略知一二。曾經有病人說過,每次當他吃了不潔東西引起腹瀉時,濕疹都會有明顯好轉;亦有病人告知,因個人的健康需要而照腸鏡,在照腸鏡前需要服用瀉藥,在一晚腹瀉十多次後,其濕疹明顯驟退,並且能維持該狀態一個月之多。透過病人對自己的觀察,就能夠知道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清熱。

所謂的排便狀況變化而帶動濕疹病情轉變,並非一定是指透過瀉下來改善濕疹,有時候反而是透過治療腹瀉來改善濕疹。有病人本身容易腹瀉,每天都有2至3次大便,從來沒有便秘問題,每當引起腹瀉時,濕疹反而更差。這類病人很大可能就是脾虛的病人。治療他們的濕疹時,反而是運用健脾祛濕的方法,才能治好他們的濕疹。

儘管濕疹跟腸道的關係存在,但並非每位濕疹病人皆與此相關。濕疹成因千變萬化,每位病人皆有不同,假如透過調理脾胃(腸道)效果不彰,應改用其它方法,才能治療自己的濕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