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節日,圍繞著中秋,有許多故事和民俗,也有不少名句和諺語。可知這一諺語「年怕中秋月怕半」有下半句,撥雲見月更有力!

好詩慶賀中秋節

大文豪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入耳際就讓人想起中秋節,長長的思念也隨之湧上心頭,多少代人月下祈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南宋一代偉人王十朋曾為他的同僚作了一首同頌中秋的詩,吟詠「清光此夜十分好,有酒有客宜高歌」,那清光月景、淺酌低唱,與代代中秋共徘佪。

中秋節諺語

東坡和十朋的明月詩都充滿人間情味。明月夜,清光十分好,卻有這一諺語「年怕中秋月怕半」。分明是團圓共嬋娟的喜樂佳節,何故讓人心生害怕憂懼呢?

月到月半,由盈轉虧;節到中秋,由熱入涼。年在收尾的況味漸漸湧現。中秋節一到,公曆年也過了三分之二了。春耕夏耘的時節已經過去,若這一年立下的計劃還沒實踐,當然就與收穫無緣了。以節氣轉換來看,中秋節和秋分節氣很接近,秋分是陰陽兩氣平衡的節氣點,過了這一節這一氣,天地萬物陰盛而陽衰。不思量,難無感呀!

「年怕中秋月怕半」下半句怎麼說

喜迎中秋。(Pixabay)
喜迎中秋。(Pixabay)

那「年怕中秋月怕半」這諺語下半句怎麼接?有人接了:「人怕四九歲怕寒」。話中有話,由歲俗節慶連結到人生,這才真正說到重點。

人怕「四九」,是指四十九歲,眼下的五十歲就是半百人生,是哀樂中年的里程碑;「歲怕寒」呼應整個句子,不管是年或是人,寒冬就是意味著結尾,意味著自然而然的蕭索凋零。

這諺語也有另一版本——「年怕中秋月怕半,人生立志在少年!」我們的民族英雄岳飛,就是這般叮嚀:「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積極的思想,鼓舞人及早立定人生志向,及早努力,把握人生莫等閒。

自己決定格局

雖然「年怕中秋月怕半」,然而,每一回月缺、每一季歲寒都可以是一個警醒、一個契機。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人生到了五十,越走越篤定,因為省察半百的人生經驗,讓我們知道怎樣順天而為,不給自己增添無謂的煩惱、無端的困擾,也警醒我們自己不造無知的業力。這就漸漸進入樂天知命的境界。

試引孔子的人生態度「五十知天命」入句,就成「年怕中秋月怕半 樂天五十知天命」!

和孔子同時代的衛國大夫蘧伯玉(名瑗)在五十歲的時候,留下「四十九年非」的文化典故。

蘧伯玉是個勤於修行的賢士、忠臣。他仁智兼備,事事誠敬,日日月月、歲歲年年都以內省己過、誠於改過遷善為念。蘧伯玉這位誠敬的君子,不會特地在人前裝模作樣標榜禮儀,也不會在人看不見的暗處違反道德準則,即使在昏暗不明的地方依然遵守禮義。蘧伯玉的「四十九年非」,反映了五十歲的他已經改善了四十九年的過錯。今天的他改正了昨天的過錯,今年的他改善了去年的不足。日復一日,生命的萃煉昇華自在其中!

像蘧伯玉這樣的修行,不僅修己積德,而且修出來的善德也保衛了國家。歷史記載,晉國的公卿趙簡子一度曾想要攻打衛國,但有人提醒他說:「衛國有蘧伯玉為政。」趙簡子一聽就懂了,於是就放棄了攻打衛國的想法。是呀,善德是受到上天認可的美德,是受到上天祐護的「治寶」與「至寶」。

試引蘧伯玉「四十九年非」的修行入句,就成「年怕中秋月怕半 四九年非得至善」!

看官,您給自己怎麼寫下半局呢?

月月月圓逢月半 年年年尾接年頭

有這樣一副對聯,把月圓和歲寒年尾聯上了: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日月輪迴無窮已,一年容易又中秋。「年怕中秋月怕半」是為警醒,可為惕厲,若能時時內省改正從善,日日都有明月常在心,照亮內心的奧處,點亮善行的璀璨。莫管陰晴圓缺,天天明月夜,「年迎中秋慶月半,怎怕四九怎怕寒」!#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