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媒瘋狂蒐集數據

上周,私隱專員公署發表《社交媒體私隱設定大檢閱》報告,對十個港人常用的社交媒體,在私隱政策文件的易讀性、個人資料收集、保留及轉移等行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媒體收集12至19項個人資料,包括一些敏感性高的例如位置、電話號碼、信用卡等,蒐集所得資料均有權轉交附屬公司及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對於關注資訊安全的人士,這些都不是甚麼新事物。各大媒體收集巨量個人資料,從你登記又或安裝軟件的第一天,媒體就登記你的電郵、電話、名稱、出生日期,之後你每次登入的IP、看過的連結、每段影片逗留多少時間、畫面停留了多少時間、點擊過的任何廣告、發表過的任何訊息及心情,全數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各媒體當中,WeChat是唯一一個未有在用戶傳送訊息時進行點對點加密,WeChat在回覆查詢時稱已用高端加密標準確保數據伺服器與用戶裝置之間傳輸安全云云。明顯地WeChat回避最關鍵問題,點對點加密代表第三方、包括社交媒體供應商不能看到內容,與傳送加密完全是兩回事,WeChat的答案正正代表供應商清楚知道通訊內容。17年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已點名WeChat把用戶的個人資料傳送至廠商的伺服器及第三方,且傳送過程未有加密。

數據是生財及監控工具

任何社交媒體,只要對你的舉動及訊息不是「零知識」, 相關數據便會成為這些社交媒體的「資產」。有了大量數據,就可進行各種分析,美其名是提供更佳服務,實情是賺取利潤,甚至達致政治目的。社交媒體平台分析所得,便對你的喜好、習慣、價值觀瞭如指掌,從而推送你喜歡看的內容及合適的廣告賺錢。數據有價有市,單是中國大陸便有超過20個數據交易所,專門處理數據買賣。有極權背景的平台更加協助政權推廣指定意識形態,審查及刪除資料,又或將資料轉交「強力」部門。之前,執法人員到香港Facebook辦事處索取周庭網頁及訂閱者資料被指違憲的司法覆核案已被撤回。換句話說,任何社交媒體只要在本地有辦事處,就是特區國安法的勢力範圍,必須按政權要求提供其擁有的資料。更要留意的是安裝這些社交媒體軟件時要求的權限,尤其是這些軟件來自極權控制的企業,取用資料遠超你使用該媒體生產的資料,等同全面入侵你的裝置。即使社交媒體循規蹈矩,不貪圖利潤,只要對你的舉動及訊息不是「零知識」,就有資料外洩及「內鬼」盜竊的問題。

採取措施保護個人資料

面對社交媒體大量蒐集資料,私隱專員報告建議只輕輕帶過,例如開戶以另外電郵登記,避免使用公眾Wi-Fi作交易,使用雙重認證等,這些都是屬於最基本。對於個人私隱要求較高的用家,筆者建議考慮下列措施。所有社交媒體均電郵或電話登記,登記的電郵必須使用加密電郵並在VPN執行下登記。若需要電話登記,由於本地電話已經實施實名制,使用等同實名,應利用外國電話號碼。一些不用實名購買預繳電話卡的國家,例如英國或美國,可找當地朋友幫你購買一個極便宜可燒毁的手機及一張預繳電話卡,啟動後告訴你電話號碼,並使用這個號碼登記社交媒體,將在地收取的驗證碼轉告。登記後馬上開啟雙重認證,在許可的情況下刪除社交媒體與這個電話號碼的聯繫。使用社交媒體軟件的電腦或手機必須長期啟動VPN。盡可能選擇私隱度較高的通訊媒體,例如私隱專員報告未包括在其中的Signal通訊軟件。Facebook YouTube等有私隱較佳的另類選擇,代價是流通性較低,要多向你的目標聽眾宣傳。檢視所有社交媒體軟件的私隱設定,將所有可選的收集個人資料選項關閉。若要付款,儘量使用使用借貸卡(Debit Card),需要時才注資。以往特區還有匿名小額借貸卡,但隨着電話卡實施實名制,這個選項已不存在。匿名付款牽涉更多步驟,另文討論。

除了上述,亦要提防社交媒體上產生的聯繫網,這個聯繫網足可透露你的身份,聯繫網上的「豬隊友」往往是泄露你資訊的人。在極權的監控下,產生任何資訊之前,務必想一想私隱是否得到足夠保護。社交媒體,慎選慎用!◇

(宋碧龍/大紀元)
(宋碧龍/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