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第二季度認為中國當前宏觀經濟「正常」的銀行家比例僅33.1%,比第一季度減少了29.0個百分點。同時,認為當下中國貨幣政策「適度」的銀行家比第一季度減少了12.6個百分點。

中共央行於6月29日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除貨幣政策感受指數同比上升外,其餘公布的三大項指數均下降。其中,貸款總體需求指數同比下降13.9%,環比下降15.8%;中國銀行業的景氣指數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6.1%;銀行家宏觀經濟熱度指數環比下降16.6%。

貨幣政策感受指數分項中,認為貨幣政策「寬鬆」的比例環比增加了12.7%,同時僅57.9%的銀行家認為貨幣政策「適度」,比第一季度減少了12.6%。

該問卷調查的對像為中國各類銀行機構(含外資商業銀行機構)的總部負責人,及其一級分支機構、二級分支機構的行長或主管信貸業務的副行長。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於7月4日對大紀元說:「(銀行家)認為宏觀經濟『正常』的少了,主要是中共的防疫政策導致銀行和企業都提心吊膽,一旦有疫情就封鎖行政區域,導致經濟運行中斷,供應鏈和產業鏈停滯,企業的經營難以維持,銀行的貸款收不回來。」宋維駿在中國金融行業有27年的從業經驗,專注中國政治和經濟領域方面的研究。

「雖然銀行急於增加貸款規模,但是企業不敢或不願貸款去擴大經營,經濟還是存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中,最突出的還是預期方面,即信心不足。」

中國人對經濟的信心不足也體現在中國上半年的新基金規模上。中國2022年上半年新發基金成立規模僅為6,849億元(約合1,027億美元),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40%。同時,上半年發行失敗的基金共有15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支。

宋維駿分析:「基金募集失敗,主要還是經濟環境不好,投資預期減弱,沒有好的投資標的等因素所致。」

他認為,「這與銀行業近期的風險爆發關聯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金融風險越來越大,有些基金的投資方向和標的均存在很大的風險,難免會造成投資者損失。例如債券型基金,2022年開年以來,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負。」

今年4月份發生的河南鄉鎮銀行爆雷事件至今仍未解決,銀行業風險已成儲戶和投資者的關注點,並且中國銀行業的負面消息也一直不斷。@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