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認為人們思考死亡是人生經驗的特徵。近代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把這概念更具體化地表達出來,名為「恐懼管理之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1)。人類渴望活著,但同時意識到死亡是無可避免。正因為意識死亡,所以常被「面對死亡的焦慮」而拖垮。那麼人類怎樣處理這些恐懼?尋找生命的意義能抵銷面對死亡的焦慮。這些意義可分為社交及種族文化層面。例如:信主的人相信死後獲得永生。我們嘗試從韓劇《魷魚遊戲》認識人類怎樣處理死亡威脅的恐懼。

在殺戮遊戲中,玩家對死亡的焦慮增加。根據TMT,人們為了減低這焦慮,傾向選擇與自己信念相似的人一起。主角成奇勳與他鄰居曹尚佑等人代表憑良心的玩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態。另一群組是由黑幫張德秀帶領,代表「為求自己生存,不惜殺害他人」。理論中也說明自尊感較高的人對於死亡的焦慮較低。曹尚佑曾就讀名校首爾大學,隨後投身銀行。他的自尊感高,所以面對死亡威脅時能沉著應戰。在拔河環節中,他妙用策略使對方先跌倒,然後拉他們下台。另一自尊感較高的是脫北者姜曉,她千辛萬苦從北韓偷渡南韓。母親及弟弟也依賴她。在危機中,她爬上通風管道試圖得知下一個遊戲的內容。她這行徑間接協助曹尚佑及自己成功過關。

死亡接近眉睫,那玩家們又怎樣尋找生命的意義呢?成奇勳在現實生活中潦倒。但在遊戲中他憑著急才成功捏出椪糖上的形狀,其他人因仿傚他而得以保命。成奇勳藉著協助他人而獲得意義。同時他希望利用獎金來為母親醫病及前往美國與女兒見面。這些生命的意義使他減少面對死亡的焦慮。曹尚佑期望事業重新開始,及為母親買下一間店舖,使母親安心做生意。姜曉希望拯救在中國的母親及照顧弟弟。這些都是劇中人物賦予生命的意義。

註:

(1)   Greenberg, J., Solomon, S., & Arndt, J. (2008). A basic but uniquely human motivation: Terror management. In J. Shah (Ed.), Handbook of motivation science (pp.114-134).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與本報立場無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