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還是不打?不打不聽話;打了好像也沒有用,還怕子女記仇,長大後不認父母。怎樣管教子女才好?」

體罰影響子女的性格未來

研究顯示體罰(Physical Punishment)可能導致子女出現反社會的行為,短期而言,小朋友可能在學校較傾向以武力解決問題;長期而言,有更高的機率會以暴力對待配偶。

以下是兩個體罰對兒童情緒發展的整合分析,研究顯示被體罰的兒童更容易發怒,有襲擊性和經常處於壓力狀態。

另一方面,研究顯示較少遭體罰的兒童,他們生活在溫暖及良好溝通的家庭環境,長大後會較少出現暴力行為、自虐、酗酒、患上抑鬱或精神情緒問題,減少公共醫療系統的負荷。他們有更大機會完成高等教育,收入相對較高,家庭關係良好。

體罰的條件

家長不能以為只是偶爾輕打幾下沒有問題,研究顯示如果將這種行為習以為常的話,體罰的程度就會不自覺地升級,影響深遠。打還是不打,要能教育好孩子才打!父母若想以體罰達到教導及改善子女行為,首先要達到以下的條件:

1、不會對子女造成長遠的心理或生理傷害;

2、體罰開始及結束時父母要解釋清楚被罰的原因;

3、父母和子女的情緒穩定,不要拿子女做出氣袋;

4、每次體罰後,子女的行為不會變本加厲。

訓練幼兒有妙招

不只是體罰,言語暴力和不理睬態度等的管教方法同樣會傷害子女,不可取。當子女犯錯,父母咆哮大叫,或者不聞不問,表現失望,不再擁抱或親近子女,卻沒有解釋原因,子女受傷害的程度其實跟不當的體罰不相伯仲。若父母決定採用暫不理睬的方法,需先和孩子解釋,這方法對幼兒特別有效,這會讓他們跟隨父母的指示。

訓練子女守紀律不應該只依靠體罰,管教年幼子女的方法是命令他們站在角落一段短時間(silent corner)。根據子女年齡,從半分鐘開始,使他們安靜下來,靜靜地反省自己的不當行為,這段時間父母也保持安靜。時間結束後,父母要跟子女解釋懲罰的原因,如果子女再次重犯,父母再以同樣方法處理,慢慢改正子女的不當行為,減少重覆錯誤。◇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