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別人了解你,就必須打開心門接納別人。若將自己封閉起來,只期望別人了解你,無異於緣木求魚。

常常有人埋怨自己不被人了解,卻從不知道別人也需要他的了解。了解往往是雙方面的,只要先打開自己的心門接納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地態度對待你。

人生必須先有給予,始能有所取得;必須有助於人,所產生的快樂才能稱為真正的幸福;要想快樂,就可以得到快樂;以真誠待人,就可以得到誠摯地回報;說些親切關懷的話,也就會聽到熱情可親地回音;敞開胸襟、坦白無私,肯定會獲得無數的友誼。

想廣得人緣,就不可使用心機,因為你越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討好別人,你就越不得人緣。直爽的人比機智的人更能獲得別人的喜愛。不過,你或許會廣結人緣,卻不可能使每個人都真正喜歡你,也許有些人還是看你不順眼,所以,即使有些人並不把你放在心上,也不要太在意。如此,你才會真正地自在。

一個人最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因為心存善念的人,除了能夠自安自足,對別人也是一個可親的良伴。

善良的心所蘊藏的寶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所給予他人的同情和扶助,不但本身不會因此減少,反而能增加起來,我們越是多給他人以善意,所能回收的也越多。雖然說:「人善被人欺」,可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保證是另一種景象,因為「吃虧就是福」啊!

只有善良的心始能激發他人的自覺和自尊,而奮勉努力、彼此互相以善意對待,於人於己,都有益處。假如大家都能以善念交心的態度相處,則人間到處都是樂土。

了解別人的方法很多,常以善念為別人設想也是方法之一,但最重要地一點,就是能夠承認別人的價值。

托爾斯泰說:「有愛就有善。」先哲也常告訴我們:「愛人就是快樂。」「快樂之道:不要恨、不要愁,多施與,不求回報。」「多想想別人,少想自己。」「施比受更為有福。」這都是先聖先哲們的經驗之談。我們若是習慣於施比受多,就會覺得較少虧欠,因此會發覺生活比較舒適。

多聽別人的意見,關心他們的嗜好,這些都足以使你更了解別人。同時,也能因而吸引對方,使他更了解你。

以善念為他人設想;以善念站在對方的立場,與人交換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以善念打開心門,和別人坦承交流。如此一來,則無往不利、無事不成,你不僅了解別人,別人更能接納了解你。因為善是宇宙最高特性之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