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位男性與3位女性中,就有1位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症,因此,討論這種嚴重病症與缺鎂之間的關係,絕對有其必要性。1993年,西立格醫生曾寫了一篇精深廣博的論文,文中鉅細靡遺地說明了癌症與礦物質和維他命的互動,並且將重點放在鎂上。

那篇論文是〈癌變與抗癌治療中的鎂〉,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論文請見www.mgwater.com/cancer.shtml),那時提到了癌症和鎂之間的關聯,光是這點已經撼動了現今的癌症研究。

羅德爾醫生在1963年出版的書中,有個章節寫的就是鎂與癌症之間的關係,文中引用了數位法國醫生的例子為證,指出鎂在這些疾病中的重要性。

他大量引用法國醫生皮耶.德爾貝的見解,德爾貝醫生覺得,鎂的作用是幫癌細胞的複製「踩煞車」。他同時也發現身體老化得愈嚴重,缺鎂的情形也愈嚴重,因為鎂的流失,身體也開始喪失活力、恢復能力及細胞再生的能力。

鎂與癌症之關係的最新報告特別有趣,我不相信它是癌症的「療藥」,但就像德爾貝醫生說的,它可能具有保護性。以下是現行研究的概要:

•2015年的《英國癌症雜誌》中,有一項研究發現,〈鎂的攝取與胰臟癌發生率:維他命和生活型態研究〉提出,攝取鎂也許有益於預防胰臟癌。該研究分析超過6萬6000名介於五十到七十六歲的男、女性的資料,檢視鎂和胰臟癌的直接關係。

鎂的攝取量每下降100毫克/天,胰臟癌的發生率就提高24%。研究人員在《科學日報》的一篇文章中評述:「胰臟癌高風險者,在其飲食裏添加鎂補充劑,在預防這種疾病上或許能帶來益處。」

•位於東京的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發現,鎂能降低男性的結腸癌風險,但令人訝異的是,這種益處並未擴及女性。這是一項很龐大的研究,包含4萬830名男性和4萬6,287名女性(平均年齡五十七歲),追蹤研究八年。

以男性而言,每天從飲食中至少攝取327毫克的鎂,比起攝取量少的人,可以降低52%的結腸癌風險。在女性中缺乏相關性的原因,我唯一能做的解釋是,因為要製造和處理荷爾蒙,所以她們對鎂的需求更高,也許要超過327毫克才能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有整合分析證實,從膳食中攝取較多的鎂,能有效降低結直腸癌。庫諾及其同僚的研究揭露了以下這個機制:在大鼠身上,鎂靠著調節結直腸癌細胞的增值活性和染色體不穩定性,來抑制與發炎有關的結腸癌。

•一組1,170名罹患乳癌的女性,在確診後被追蹤八十七.四個月。研究發現,從膳食中攝取較多的鎂,與各種原因的死亡風險有著反向的關係。那表示,攝取的鎂愈多,死亡的風險就愈低。

雖然研究人員證實了鎂缺乏症是與老化、焦慮、關節炎、腦性麻痺、憂鬱、糖尿病、經痛、頭部外傷、心臟病、高膽固醇、高血壓、失眠、腎臟病、停經、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骨質疏鬆症、疼痛、子癲前症、懷孕、中風和X症候群有關的促發因子,許多研究人員相信──鎂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症和環境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鎂蛋白編碼基因

在人類基因被解碼之後,用來定義所有人類蛋白質的人類蛋白質體研究,便成為下一個要探索的領域。2012年,這項研究促成「人類鎂蛋白編碼基因」的發現,鎂蛋白編碼基因是含有數個鎂離子結合位點的一組人類蛋白質。

皮歐維森及其團隊在研究初期指出:「我們目前可以將5%的人類基因組註記為具有結合鎂離子的遺傳性能力。」2012年研究人員發現,研究過的人類基因序列中有27%(1萬3,689中的3,751)帶有鎂結合位點。這個比例比他們預期中的多太多了。

我不清楚醫學界會怎麼利用這種鎂蛋白編碼基因研究。事實上,自從我在2014年版的《鎂的奇蹟》裏揭露這項研究之後,我就再也沒聽過關於鎂蛋白編碼基因的任何事,我的詢問也沒得到作者的回覆。不過,這個研究已經證明了,鎂在改變人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上有著獨特的地位。

鎂蛋白編碼基因研究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基因到底為甚麼沒有完全在我們身體的掌控之中,它們仰賴礦物質和維他命來改變它們的表現。

人類基因體計劃的成立,是為了鑑定人體中所有的基因,並且實現遺傳學家把基因與疾病配對、然後修正基因的夢想。研究學者假定,如果一個人患有某種疾病,也許是基因缺陷的關係,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剪掉那個基因或基因的一部份。

研究人員很震驚地發現,人體中只有兩萬三千種基因,在之前的許多預測中,他們以為會發現三倍的數量。基因研究中更重要的層面是透過環境對基因的表觀遺傳進行控制,包括環境中的營養素,像是能切換基因開關的鎂。

從前對鎂的看法

對於許多臨床醫生和研究學者已經知道的疾病和鎂之間的關聯,第三部份會提供一個概述。我們許多人並不會只等著這種研究的結果經過一再的「證實」,因為我們每天都看到鎂療法所呈現的有益結果。

但是首先,讓我們先透過羅德爾的眼睛來看鎂,他是《預防》雜誌的創辦人,在1968年寫了《鎂:可能改變你一生的營養素》,可以在網絡上免費取得。

羅德爾揭露將鎂用於治療感染、小兒麻痺症、癲癇、酗酒、前列腺發炎、癌症和關節炎的科學和臨床研究。遺憾的是,這項研究的大部份都已經遺失或被忽視,但是它值得再被提起,才能補充我們已知的,並且刺激更深入的討論,並且為安全又具功效的鎂開啟進一步研究的大門。

羅德爾在其書中所提到的對鎂的科學研究,凸顯出傑出的法國外科醫生皮耶·德爾貝的成就。在法國,許多醫生感染到他對鎂的興趣,將他的研究發揚光大。德爾貝對鎂的研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他想找出適合的消毒藥水以用在士兵的傷口上。他發現,氯化鎂在外用時具有神奇的癒療特性。

免疫系統

在確認氯化鎂是有效的抗菌劑後,德爾貝醫生開始用狗來測試口服的鎂劑,之後則運用在病人身上,結果發現能大幅提升免疫力。在1915年發表於法國醫藥學院的論文中,德爾貝醫生指出在透過靜脈為狗注射氯化鎂後,會對白血球有顯著的影響。

為了了解氯化鎂殺死細菌的能力,德爾貝醫生分析了注射前後的血液,結果發現:「原本的血液中,有五百個白血球細胞,殺死了兩百四十五個細菌;第二次採樣的五百個白血球細胞,摧毀了六百八十一個細菌。在氯化鎂的影響之下,白血球殺死細菌的能力提高了180%。」

小兒麻痺

羅德爾在《鎂:可能改變你一生的營養素》第五章裏敘述過,如何用鎂治療小兒麻痺。我們很幸運,小兒麻痺不再大肆流行。然而,在1920年代,它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

德爾貝醫生的追隨者納佛醫生出版了一本小手冊──《利用氯化鎂來治療傳染病:小兒麻痺症》。這本書中提到利用氯化鎂成功地治療了十五位小兒麻痺的病人,納佛醫生非常相信氯化鎂的功效,他建議每個家庭都應該準備一瓶氯化鎂,在喉嚨痛──尤其是伴隨頸部僵硬的情形出現時,就該立即服用。

納佛醫生建議的配方:將20公克的氯化鎂粉末溶解在1公升的水中飲用。

前列腺

醫學上似乎對前列腺肥大(良性前列腺肥大,BPH)束手無策,這個問題往往會造成患者夜間頻尿。然而,在1930年時,德爾貝醫生與另一位醫生分別在法國醫療學會發表論文,指出氯化鎂能適當地治療這個問題。

年邁與老化

早期的法國學者似乎相當重視鈣沉澱在體內組織所造成的老化問題。德爾貝醫生觀察的結果發現,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鈣會變成鎂的三倍,因此作出結論,認為缺鎂會造成老化。

酗酒

一百多年前,德爾貝醫生在他的研究結果中發現,酗酒問題的元兇是缺鎂。可惜的是,即使醫學研究人員察覺到酗酒與缺鎂之間的關係,目前卻很少有人進行相關研究,更別說是臨床上運用鎂來治療酗酒問題了。

鎂與體味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針對鎂與體味的研究,但是羅德爾卻在自己的書中指出:德爾貝認為體味的產生,來自於一般腸道細菌的不平衡,而鎂多少能修正這點。後來羅德爾收集了去除難聞體味的許多事例,都是用鎂來消除腋下異味、糞便臭味及一般體味。⊙◇

<本文摘自《鎂的奇蹟:未來10年最受矚目的不生病營養素》,柿子文化提供>#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