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零五年武則天病逝後,婦人干政的情形並未終結。經過太子李重俊誅殺武氏家族、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以及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三次政變,皇帝的權力才真正重新回到太宗家族的手中。李隆基由此開創了大唐最富庶的時代「開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二十七歲登基,一共做了四十四年皇帝,用了三個年號。第一個年號「先天」知道的人比較少,這個年號只用了一年多。先天年間,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之後,改年號為「開元」。開元元年到開元二十九年,前後二十八年的時間,國家清平安樂,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史稱「開元盛世」。其後十五年的年號是「天寶」。天寶年間,大唐在政治和軍事上都發生了嚴重危機,最後導致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玄宗這一朝,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既是大唐最富裕的時代,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

史學家們談到從開元盛世到天寶危機的變化,通常都會以一件事情作為分水嶺。這就是開元二十四年,賢相張九齡被罷黜,奸相李林甫接位。開元年間唐玄宗用了很多賢相,張九齡是最後一個。其中第一個宰相叫姚崇,第二個宰相叫宋璟,這兩人是開元時期的名相。《資治通鑑》評價說,「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姚崇文武全才 獲讚救時之相 

姚崇文武全才。在武則天時代,北方契丹曾經發生叛亂,他在處理軍務和政務方面非常及時,而且井井有條,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後來一步步被提升為夏官侍郎。夏官侍郎這個官稱是武則天改的,其實就是兵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後來由於姚崇剛正不阿,彈劾張易之(武則天的一個面首),得罪了武則天,被貶官離開了京城。「神龍政變」的時候,他剛好回到京城參加了這次政變,後來又得罪了太平公主,再一次被貶出京。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的時候,知道姚崇這個人很有能力,於是召他入宮。兩人談了很長時間,後來玄宗對姚崇說,我封你做宰相吧。姚崇沒反應,玄宗覺得很奇怪,宰相已經是最高的官職了,怎麼不謝恩呢?其實,姚崇是想跟玄宗談條件,他看出來玄宗這個年輕人有一番做大事的志向,所以就對玄宗說,如果陛下要封我做宰相,請答應我十件事。玄宗說,那你說吧,看看我能不能做到。姚崇還真說了十件事,如:要求玄宗納諫、用法寬平、節儉、不要輕起邊釁(就是對外作戰)、不要讓宦官和外戚干政等。玄宗說好,我都可以做到。第二天姚崇拜相。

姚崇確實能力很強。開元四年,全國鬧蝗蟲,老百姓覺得蝗蟲是天災,所以舉行了很多祭祀活動,但是不敢去殺蝗蟲。當時另一個宰相叫盧懷慎,人稱「伴食宰相」,就是說這個人甚麼事都做不了,只會陪皇帝和別的宰相吃飯。他對姚崇說,殺那麼多蝗蟲,那不是傷了天地間的和氣嗎?姚崇說,殺蝗蟲傷天地間的和氣,那老百姓沒糧食吃都餓死,難道就不傷和氣了嗎?這個事由我來負責。

姚崇讓全國各地的百姓在田間燃起大火,在旁邊挖一條深溝。等蝗蟲看到火光撲過來,就集中撲殺,邊打邊燒。姚崇讓百姓將燒死的蝗蟲埋在旁邊的溝裏做肥料,很快蝗災就被撲滅了。

後來,姚崇的兒子死了,他回去辦喪事,十幾天沒處理公務。盧懷慎甚麼決定都不敢做,十幾天下來,公事堆積如山。姚崇回來後,半天就將公事處理完畢。由於他辦事速度很快,當時的人稱他為「救時之相」。

◎宋璟多才剛正 姚宋齊名天下 

跟姚崇並稱的賢相是宋璟,他是姚崇辭去相位後的接任者。宋璟也很有才華,十七歲就中了進士。此人性格剛直,敢彈劾武則天時代最囂張的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兄弟。有一次張氏兄弟誣蔑御史大夫魏元忠說皇帝武則天的壞話。魏元忠否認。張氏兄弟想讓一個叫張說的人做偽證,武則天就召張說去對質。張說當時心裏很害怕,因為一個應對不善,惹惱了皇帝的話,不是貶官就是殺頭,滅族都有可能。正在他猶豫哆嗦之際,宋璟對他說,你一定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神道難欺,你不能去誣蔑忠良。如果你說了真話被皇帝責怪,最多就是貶官,但是會青史留名;如果皇帝要殺你,我一定保奏你,如果保奏不成,我就和你一起死。大丈夫處事要先想好,你的名節就決定於今天這次對質了。

武則天把張說叫進去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說我壞話了沒有?張說鼓起勇氣說,沒有。武則天也知道他說的是真話,但是因為他得罪了張氏兄弟,所以最後還是把他貶出了京城。宋璟也被貶出京城。之後,張氏兄弟還想讓宋璟幫他們做一些事情,都遭到拒絕。

睿宗登基後,宋璟又回到都城。當時掌權的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度想換太子,召集朝廷重臣前來商量,大家都不敢說話,只有宋璟站起來說,東宮有大功於天下(意思是說太子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是有大功於天下的人),又沒犯甚麼錯誤,怎麼能隨便換呢?他說得義正詞嚴,太平公主不得不暫時打消了換太子的念頭。

姚崇和宋璟都是開元名相,《資治通鑑》記載,「二人每進見,上輒為之起,去則臨軒送之。」意思是這兩個人在覲見皇帝時,皇帝一定起身迎接,走的時候皇帝一定在欄杆後目送他們走遠。開元名相除了姚、宋之外還有張說、張九齡等。除了啟用賢相之外,玄宗對當時的制度也做了改進。

◎玄宗勵精圖治 開創開元盛世

韋后和安樂公主當權的時候,她們的生活非常奢侈。安樂公主有一條裙子,上面繡了很多花鳥等各種漂亮的圖案,每個圖案都只有米粒大小,繡得非常精緻,而且在不同角度看,顏色和圖案都不一樣,這一條裙子就價值一億錢,奢侈到這種程度。玄宗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消磨人的意志的,他想做一個節儉的皇帝。開元二年,玄宗下詔,要求焚毀所有的奢侈品,並且規定后妃以下的宮女們,衣服上不能有錦繡和珠玉,官員們也禁止奢侈。

我們之前曾提到過,太宗年代官員數量很少,政府辦事效率很高。到了高宗和武則天時代,官員開始泛濫。特別是武則天、安樂公主及太平公主都靠濫賞來收買人心,所以當時中央政府冗官泛濫。開元二年,玄宗下詔把所有的員外郎、檢校、散官全部裁掉,這些人都是只拿俸祿不幹活的候補官員。

玄宗注重吏治,即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制度。他定了一個很好的政策,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員輪換制度。中央官員如果有才能就派到地方去,因為治理地方要跟百姓直接接觸,官員的能力直接影響到百姓的生活;地方有能力的官員則可以高升到中央來。

開元四年,玄宗親自考核全國所有的縣級官吏,大概有四十五人考試不及格,玄宗馬上將他們罷官,還有二百多人勉強及格,讓他們回去好好學習。可見玄宗對地方官員的選拔任用很盡心。

太宗朝曾有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和皇帝談事的時候,一定要有諫官和史官隨行,也就是說,這些官員如果有甚麼說的不對的地方,諫官馬上會指出他的錯誤,同時史官會把他們講的記錄下來,這對向皇帝奏事的朝廷大員們,就是一種無形的約束。高宗當朝以後,當時的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都是些佞臣,就不敢再讓諫官和史官跟隨,這樣就把太宗立的規矩廢除了。開元年間,玄宗又恢復了這一制度。玄宗下令,如果不是談及國家機密大事,都要帶諫官和史官。

玄宗也十分注重文教,設置了麗正書院,招一些很有名的儒生,包括文學之士,和他一起交流探討治國之道,與太宗時的文學館十八學士有些相似。當時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都在玄宗身邊,如大詩人賀知章、後來的宰相張說都是麗正書院的侍讀。

由於玄宗的勵精圖治,當時社會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商貿繁榮,人口數量也大幅提高。大漢時,人口有四五千萬,後來的魏晉南北朝都戰亂紛紛,人口銳減。唐太宗初年人口也很少,到了開元年間中國的人口達到八千萬,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當時的兩京——洛陽和長安格外繁華,在長安城可以看到很多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族裔的商人;南方的廣州也是一個大商貿中心,很多人到中國來做生意。這一繁榮的時代,史稱「開元盛世」。(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