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抬頭望向星空燦爛的寰宇,這是我來到泰國北部的第五天。

早上,我和同學一起教了泰北的學生學習國字,他們年齡差距極大,最小的大約國小一、二年級,最大的有十五、六歲年紀,在同樣的教室裏,上同樣的課。他們大多成長在貧困家庭,長期營養不足導致他們身材嬌小。在一次互動裏,我拿出一顆糖果,交給那位答對的同學。他澄澈明亮的雙眸望向我,閃動著無限歡欣。他開心地跳上跳下,在我們眼裏,一顆糖果不足為奇,甚至還挑剔它難吃,但對泰北小孩來說,卻彌足珍貴。這段回憶,令我不禁微笑,助人的同時,老天也賞賜了我,感受生命更加豐美。

1860年,台灣被迫開港,國外的傳教士紛紛來台傳教,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加拿大長老教會的馬偕。他在淡水一帶傳教,起初,因台灣人對於金髮碧眼、五官輪廓深邃及高挺鼻梁的洋人充滿排斥。然而,馬偕並未就此放棄。他深入原住民部落替原住民拔牙,使他們免除「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的痛苦,並教導他們正確的衛生觀念。此外,他還建立醫院,免費替人看病,並設立了全台第一間女學堂——淡水女學堂,破除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保守觀,將教育建構於不分性別的平等上。他的努力,使現今許多人將他們對台灣社會無私奉獻的大愛依舊銘記在心,在清末列強步步進逼的動亂下,他如火炬上明亮如恆且溫度依舊的火焰,緩緩溫暖了當時的台灣人,使生命的羽翼更加豐美。

世界上的人們,都是靠著對彼此生命的互愛所存。生命所存的意義,多數時候是為了別人,而讓自己的生命更豐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