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裏許多昔日蘋果副刊的讀者,仍記得每逢周六日,名采版篇幅都會加倍,由一頁變兩頁。我在2014年底開始在名采版客串時,只是星期天才有兩頁專欄,到2017年尾,就連星期六也「逆市」擴張起來了。

說「逆市」,是因為香港專欄文化已日漸式微,這當然跟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興起有關——發表意見的平台越來越多,各適其適,大眾已無需像數十年前一樣,只能在報紙副刊閱覽時人文章。

當然,有很多人始終喜歡閱報,不愛在網上看文,以我所知,率先推廣「動新聞」和網報的黎智英先生,正是這類對報紙質感和油墨香戀戀不已的老派人。正因為有這位神奇的老闆,蘋果日報才會雅言與粗口齊飛,新姿共老氣一色。

很多人說蘋果「精神分裂」,其實我從沒有這種感覺。認為它「精神分裂」的人,只是不明白自由的神髓,正是貌似「精神分裂」的兼容並蓄而已。當年反清的北大校長蔡元培,也會聘請保皇的辜鴻銘為英文教授,甚至延攬那位助袁世凱復辟的劉師培教國文,有人說蔡元培「精神分裂」嗎?兼容並蓄,方呈河海大觀。

2017年底,周六名采版加碼,其實是一場沒有張揚的「文藝復興」,這當然也是黎先生的主意。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在這一版草創期間,有幸能略盡綿力,得悉內情。其時,編輯傳來訊息,託我為快將開鑼的周六名采新版,幫忙物色一部分作者。這舉手之勞,我當然義不容辭,但我不是副刊主事人,真的可以提議人選嗎?

我也得考慮,若邀朋友來寫,但提議不獲採納,就會令場面相當尷尬。當時編輯答什麼,我已記不清了,也無對話紀錄,但印象中是黎生讓我去邀請作者的,所以我找誰來寫都不會有問題。於是我順理成章地問,人選須考慮名氣嗎?他們要寫什麼題材?諸如此類。然後編輯便轉述了黎生的要求。各位,你猜到答案是什麼嗎?

黎生的意思是,他要看昔日香港那種副刊,完全不計較點擊率,人選任我提出,寫什麼都行,談文說藝也沒問題。

「咩話,完全唔理點擊率?」我懷疑自己耳朵有問題。

「係,老闆話完全唔使理點擊率。」編輯說。

我明白黎生心意,就邀請了幾位朋友,結果他們都在名采順利開了欄,伴隨蘋果走到最後。朋友們寫的文章,多數不是流量爆燈的熱門文章,也不一定涉及時事,但正因為題材時間性不強,文章反而更耐看。其中一位朋友是郭梓祺,他寫的專欄散文,輕倩有致,閒話古今文藝,旁逮生活瑣事,皆情有所寄,言之有物。我相信黎生期待的舊香港副刊文藝,就是這樣子了。

記得阿祺初寫名采的時候,文章寫完就傳給我問意見。我對他的文章有什麼意見,現在當然毫無印象,只記得他往往在交稿期限前一星期已寫好,令我這類「死線戰士」無地自容,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寫好?誰知他答,之後還要花四五天來改。阿祺貌似信手拈來的字句,背後都經過一番淬鍊。

我跟祺雖不時通訊,但因某種緣故,已久未聚首。得悉他在名采及近一年寫的文章,最近結集出版,書名《一道門》,替他高興之餘,也不禁百感交集。這一道通往各色風光的門,原以為不會那麼快關上,但時代變了,所有門都慢慢變成牆。

感謝黎生,在蘋果最後的歲月,資金緊張的條件下,仍不計功利,為讀者悄悄打開一道色彩繽紛的門。周六名采,儘管已被風吹雨打去,但毫無疑問,它已結出了纍纍果實。

《一道門》介紹:https://bit.ly/3OAxVfe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