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當局召開六中全會之際,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10日)公布最新一系列工業生產者價格數據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10月PPI跳漲13.5%,漲幅為25年高;CPI亦錄得超市場預期的通脹水平;PPI、CPI「剪刀差」持續擴大。有大陸經濟學家認為,滯脹風險繼續上升,從PPI向CPI的傳導,料限制政策寬鬆空間。亦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出口價格飆升,香港難以避免通脹。

在今次公布的工業生產者價格數據中,最為關鍵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PPI)於10月份錄得環比上漲2.5%,而同比則上漲13.5%,高於預期的上漲12.4%,上月按年走高10.7%,此乃連續10個月出現上升,更是最少25年來最大的漲幅。

出廠價格分類按年變化,生產資料的採掘漲66.5%(上月漲49.4%)、原材料漲25.7%(漲20.4%)以及加工漲10.8%(漲8.9%);生活資料的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同比漲幅在1%上下;耐用消費品則跌0.1%(漲0.2%)。

另一重要指標「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10月份錄得環比上漲2.6%,而同比則上漲17.1%(上月漲14.3%),當中燃料及動力類漲40.7%(漲30.3%)、黑色金屬材料漲22.6%(漲23.3%)、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漲25.8%(漲22.6%)、化工原料漲24.9%(漲20.7%)、建築材料及非金屬漲13.5%(漲7.9%)、木材及紙漿、其它工業原材料及半成品、農副產品以及紡織原料同比漲幅則低於10%。

「工業生產者價格」統計覆蓋40個工業類、逾1,300個分類工業產品價格,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覆蓋9類、逾800個分類工業產品價格,涉逾4萬家工業企業。

香港金融分析師蔣天明對本報表示,中國10月工業生產者價格跳漲,其中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煤炭價格為例,秦皇島5500kcal/kg 煤炭價格已經在10月中旬漲到人民幣2,300每噸左右,僅9月當月就漲了一倍以上。

她指出:「供給側緊張是主要原因。中共近年來對煤炭行業去產能、在內蒙古嚴格執行煤炭領域反腐調查,以及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煤炭生產大省的煤礦安全檢查的措施已經嚴重影響煤炭生產,導致供不應求和煤炭價格的飆高。同時,中共對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也影響了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行業的生產。四大高耗能行業(化工、建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的用電量在前三季度逐季下滑,9月份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同比下降1%,反應這些行業生產活動降低,亦影響化工產品、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的供應。」

她認為,「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價格的上升會接踵而至」。

豬肉跌 能源漲 致交通成本升

昨日公布的最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10月份環比錄得通脹0.7%,而同比則錄得通脹1.5%,高於市場預期的1.4%,上月按年走高0.7%;這乃自去年9月以來最高值,主要原因是非食品類價格走高,以及食品類價格下降幅度收窄所致。

當中,食品價格降2.4%(降5.2%)、非食品漲2.4%(漲2.0%);消費品漲1.6%(漲0.2%)、服務價格漲1.4%(漲1.4%)。

肉類價格中,豬肉年比跌44.0%(上月跌46.9%)、牛肉升1.0%(升1.4%)以及羊肉升2.3%(升2.7%)。

此外,租賃房房租、服裝、交通工具以及醫療保健的同比漲幅在1%以下;家用器具漲1.5%(漲1.5%)。

CPI統計覆蓋8大類行業、268個分類商品與服務價格,數據來源於31個省、約500個市縣、近10萬個價格調查點。

對於持續下跌並且跌幅顯著的豬肉價格,東北證券研究所總經理助理沈新鳳此前對《證券日報》表示,結合以往豬周期出清規律,預計此輪超級豬周期的下行階段或將再持續半年以上。雖然自7月份起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轉負,但現在就說豬價趨勢反轉仍為時尚早。

中共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指,食品部份主要是受到鮮菜價格上漲較多影響。受降雨、局部地區疫情擴散及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鮮菜價格上漲16.6%。非食品中,能源類產品價格上漲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4.7%和5.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5個百分點。

蔣天明分析指:「從10月的CPI數據可以看到能源價格上漲已經部份傳導到了下游,根據統計局數據,我們發現影響主要體現在交通領域。而其他領域的傳導之所以不明顯,主要是因為需求的疲弱。交通通訊領域的價格上升(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有很大層面是由於汽油和柴油價格上升,出行成本也上升。能源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講是剛性需求,生活成本的上升更會減少百姓在其他領域的可支配收入,會進一步影響消費。」

分析:滯脹風險上升 料限制政策寬鬆空間

路透社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的分析說,數據顯示「滯脹風險繼續上升,從PPI向CPI的傳導令人擔心」。 他表示近月來更多企業上調了價格,這種傳導效應未來數月會更加明顯,並進一步推高CPI,這將限制中國央行明年的政策寬鬆空間。

中國10月CPI和PPI 之間的「剪刀差」從9月份的10個百分點,擴大到 10月份的12 個百分點,幅度同樣再創新高。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預計未來PPI依然會維持在高位,CPI則會加速上行,整體通脹壓力在增強。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大陸近期的 PPI 處於高位,PPI與CPI「剪刀差」難以縮窄,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更為迫切,11 月央行有可能再度實施全面降準。

通脹或已傳至下游 港難避通脹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師Alicia García Herrero則認為:「中國尚未出現滯脹,因為CPI數字仍然處於溫和水平,但問題是PPI與CPI之間的『剪刀差』過大。這有利於上游產業,但損害了下游產業。由於家庭需求仍然疲弱,作為下游部門,主要是最終產品的製造商,無法將成本上漲轉嫁給客戶。」

對於通脹從PPI 開始向CPI傳導的情況,Alicia 認為:「這需要到來,否則市場將會看到製造商違約的情況急劇增加。這種傳導已經從9月以來的出口價格中反應出來了,因為出口增長的很大一部份是來自商品價格上漲而並非出口數量的增加。」

至於通脹的情況是否會傳導至香港,Alicia說:「香港無法擺脫這種情況,尤其是在中國出口價格飆升的情況下。」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對香港而言,CPI的主要影響因素來自食品價格和政府政策。例如,公屋租金優惠和公共交通折扣是否會繼續。不過,公用事業和能源在官方計算中所佔的份額仍然相對較小。」

他續說:「但是,疫情之後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的影響難以衡量。例如,消費者可能會發現他們以相同的價格獲得了較少數量的某種商品,這就是價格潛在上漲,而這部份是受供應鏈中斷、物流成本高以及生產商無法提高價格等因素影響。換句話說,受統計方法限制,即使官方CPI數值沒有上升,消費者也會感到壓力。」◇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