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五是10月1日,即所謂的國慶日。根據澳門特首賀一誠的說法,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慶祝,政治上一定要做」。細味他這個說法,其實十分有趣,也說明了這個所謂「國慶」,到今天變成了一個什麼性質的日子。

從原則上說,既然1949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的日子,也是這個今天在聯合國作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定下的「國慶日」,道理上自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了,還需有疑問嗎?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及澳門,「政治上一定要做」,與是否一定要慶祝,政府官方與民間之間,顯然就有不同的判斷。

政府自然可以在這樣一個象徵國家成立的日子繼續搞他們的官方慶祝儀式,升旗禮、酒會、匯演等等。最理想狀態,就是也有着民間的配合,全民動員起來,不需要政府花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組織,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萬眾歸心,民心所向,人人自動自覺拿著國旗,無需組織便走上街、到廣場唱着國歌,互相擁抱祝賀。如果只有官方慶祝,民間卻沒有多少人認為可以高興起來,那又何慶之有?如果只有政府絞盡腦汁,去滿足這個「政治上」的「一定要做」,顯然這個「慶」就談不上是舉國之「慶」了。這樣的所謂「國慶」,也只是名不符實,徒具形式而已。

回顧香港在九七主權移交前一段時間至九七之後這24年的轉變,可以清楚看到一種趨勢,就是所謂的「十.一國慶」越來越失去了「國慶」的元素。九七之前,雖然仍然有不少香港人對北京的疑慮很大,但對於十.一這個日子,社會各界還是頗為重視,而且不少人也真的是以歡慶之心來面對的。而具有半官方身份的新華社所搞的「國慶酒會」,規模也是越搞越大。當年在「國慶日」酒會前後,有不少有心人就會如熱鍋上的螞蟻,為能不能收到酒會的請柬而心如鹿撞。大小政黨,包括民主派的政黨,也有代表會出席。到了主權移交前幾年,就連殖民地的總督及部分高官都會獲得邀請。當時沒有公眾假期,沒有官方的酒會,沒有升旗儀式,但民間的慶祝活動卻十分多,親北京的工會及外圍組織也會主動大搞「俾面派對」。

至於有人在十.一這個大好日子攪局局,也是文明社會的自然現象,其製造的噪音也不至於會令主客各方感到尷尬,有時甚至覺得這些正好證明了香港社會的獨特生活方式及多元性。這些不就是北京當局在主權移交之前信誓旦旦要維持的嗎?不就是中共幾代的領導人及高層官員們一而再、再而三說「英國人能做到,中國人也能做到」的嗎?

最近這十多年,這個所謂「國慶」變得越來越只有官方的聲音,民間的聲音就算繼續能夠維持,都被鐵馬、警察、及官僚習氣拒諸門外。而所有慶典就越來越帶有明顯的敵我排斥意念。真的似是變成「政治上不能不做」了,但「做了又如何」?

今年這個沒有遊行集會的十.一「國慶」,就會因為堅壁清野而變得更值得慶賀嗎?「國慶日」前兩天搞的所謂新聞界「國慶」酒會,當然不會有蘋果日報的份兒,但有部份仍然在香港合法經營的傳播媒介都被請食閉門羹,連採訪都不可以。主辦當局還說希望傳媒能夠協力「營造節日的喜慶氣氛」,但這一種強烈的排他與戒心,已經說明了所謂的喜慶氣氛無論如何刻意營造,都只是造作出來的虛假!

不能觸動人民同樂的「國慶」,徒具「國慶」之名。如果還要處處設防,所謂「國慶日」其實就變成了恐怕觸動人民負面情緒的「國防日」。如果真的可以令人民歸心,又何須在「國慶日」之前的一天已經要全面封閉灣仔會展及金紫荊廣場一帶?據說「國慶」當天雖然是公眾假期,但政府卻要派出8000警力佈防。要防的究竟是什麼?不但未能引起民間的主動積極響應,政府還搞到要花盡九牛二虎之力去對悠悠眾口設防,又搞到要對萬一可能出現的掃興行為出動強力的武力打壓及震懾,這樣的「政治上一定要做」,顯然就不是一個「一定要慶祝」的所謂「國家的一件大事」了,而只是淪為一個不得不硬着頭皮充撐場面的政治禮儀而已。@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