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常覺得筋疲力盡、睡再多也睡不飽、思緒混沌不清晰,那麼你需要小心了,因為這些可能是身體處在慢性發炎階段的信號。慢性發炎是許多疾病的禍首,但幸運的是,發炎初期是最容易被發現和治療的。台灣京禾中醫診所陳俊如醫師將教你如何早期發現、快速改善。
發炎分急性發炎和慢性發炎。急性發炎雖然會引起身體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但這也是身體對抗外來病菌的自我療癒過程。慢性發炎則不同,初期只會出現一些不被重視的小毛病,但如果不及時處理,日積月累下,卻容易成為重大疾病的禍首。
慢性發炎自我檢測
慢性發炎是身體因不當的生活方式,例如壓力、作息不正常、情緒焦慮、睡眠不足或睡錯時間,慢慢累積不好的物質,最終在某天突破臨界點,釀成重病。例如,小時候容易過敏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運動、營養及免疫力的建立,過敏症狀可能會消失。然而,當生活壓力增大時,過敏症狀又可能復發。
陳俊如表示,身體早期發炎是最容易被覺察的。她將身體狀態分為「平」、「虛」、「濕」、「痰」、「瘀」、「結」六個層次,疾病的發展過程也遵循這六個層次發生。「平」是身體處在最佳的健康狀態。「虛」表現出的症狀包含:1.工作時感到筋疲力盡、沒力氣;2.睡再多也無法感到飽足;3. 早上起來思緒不夠清晰。
「虛」也分為四種類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但皆以疲倦為主要表現。陽虛的人比較怕冷。血虛的人覺得需要很長的睡眠時間,但即使睡再多,仍然覺得睡不飽。地中海型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人也長期處在疲倦狀態。
中醫理論是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中醫的血虛範圍廣大,而西醫的貧血屬中醫學中「血虛」、「虛勞」的範圍。
陳俊如表示,通常這些人會把疲倦視為正常狀態,而不太在意這些警訊,緊接著就容易變成第三類「濕」性體質。「濕」 性體質又可分為寒濕跟熱濕。熱濕的表現症狀是急性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症狀包括尿急、尿頻、尿痛,因為疼痛,患者會立即尋求醫師處理。寒濕則容易被忽略,表現為一些小毛病,例如:解便不爽,殘留物會黏在馬桶上;油頭垢面;容易長痘痘。
這些濕黏感很容易被忽略,特別是男生通常認為油膩的面部和痘痘肌是皮膚問題。如果長期不處理,就會變成下一個階段「痰」,又稱為痰濕,即身體不必要的病理產物,如高血壓、膽固醇、高血脂和痛風等心血管和慢性病。如果再進一步發展到「瘀」或「結」的階段,就很難從外觀上覺察到病症了。
恢復「平衡」防止慢性發炎
陳俊如認為,造成身體反覆發炎且不容易痊癒的主要原因是,發炎物質無法被身體正常代謝,長期累積後就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崩潰。她表示曾經有一個40歲女性患者,同時出現年長者易發的乾燥症和年輕人比較容易罹患的紅斑性狼瘡。經過詢問才知道,她在過去的一年中白天工作、晚上讀書,還要撰寫論文,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陷入混亂。
「平衡」才能讓傾斜的身體危機回到正常狀態。陳俊如表示,這就像蹺蹺板的平衡概念一樣,當人出現睡不飽、精神不好的情況時,蹺蹺板就開始失衡。當蹺蹺板傾斜30度時,透過睡眠或人體自癒能力還是有機會修補回來。
一旦蹺蹺板傾斜45度以上,自癒能力無法修補時,就需要先借用藥物調整,先將傾斜度拉回到30度,再透過自身的自癒能力進行修復。中藥是取自大自然的素材,具有補血、補氣的功能,種類也比保健品多很多。除了中藥,還需改善睡眠與增加運動,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運動促代謝發炎物質
陳俊如表示,過去患者很愛詢問食療方法,但飲食只是維持健康的一個環節。增加運動反而是加快恢復身體平衡的一個好方法。透過運動可以鍛鍊肌肉、保護骨頭、提升免疫力,同時運動可以釋放腦內啡,令人感到愉悅,也可以加速代謝體內的發炎物質。
據研究顯示,能鍛鍊到大肌群的運動可有效抗發炎,因為在肌肉收縮時,細胞會釋放出平衡發炎反應的肌肉激素,動用到的大肌群越多,釋放的肌肉激素也愈多。大肌肉群主要是分布在腿、臀、胸肌和背肌上,針對這些肌肉群進行拉筋、有氧運動或重量訓練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另一項有關延緩老化的隊列研究,調查了4,289位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齡為49.2歲。研究發現,在隨訪的10年中,49%的參與者遵守健康的標準身體活動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與不遵守建議的人相比,他們的發炎指標CRP和IL-6的水平偏低,並且這種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穩定。這表明,要達到抗發炎的效果,不僅需要鍛鍊大肌肉群,還需要有長期、中等強度的運動習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