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省9月下旬開始大規模不定期停電,有些地方突然停電,給很多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造成困難,其中珠三角工業園區較以往的嚴重限電政策,也增加了當地企業的生產成本。

港商領袖劉達邦接受本報《珍言真語》節目採訪時表示,珠三角一帶的港企也受到了限電令的影響,他20日接到通知,工廠從中秋節那天開始,21日至26日就不給用電了,「那幾天我們用不到市電,就要自己開發電機發電才可以生產。」劉指,目前在珠江三角洲有2萬多家港企,其中很多都不願意繼續做下去,想轉售生產線。

商界領袖劉達邦表示,過去珠三角工業區時不時也會停電,但這次特別嚴重,「最少都開3停4,有一些就開2停5,甚至停的最多的是開1停6。」(大紀元製圖)
商界領袖劉達邦表示,過去珠三角工業區時不時也會停電,但這次特別嚴重,「最少都開3停4,有一些就開2停5,甚至停的最多的是開1停6。」(大紀元製圖)

本次停電特別嚴重 原因可能有二

劉達邦表示,過去珠三角工業區時不時也會停電,特別是夏天都有錯峰供電安排,但這次特別嚴重,「以往大概1個星期停1天、2天,這次我們收到叫我們停6天。我們(開始)以為是我們那個村本身有事或者區有事,一些行家或者會友的回覆都是最少都開3停4,有一些就開2停5,甚至停的最多的是開1停6。」他通過東莞和佛山的客戶和供應商,詢問其他鎮的企業情況,對方都回答有停電安排,但各地不一致。

據劉達邦同行透露,珠三角10月份多地仍將繼續停電,可能每星期公布一次停電安排,「就是今天通知你,明天什麼時間開始停電。」他收到的資料還顯示,限電可能從10月份一直到農曆新年,之後才會恢復正常,「大家都做好一些心理準備。」

劉達邦注意到,政府通函裏不說停電的具體理由,只是說電源供應不足,因此要局部停電。「但其他朋友傳來的訊息就說煤價很貴,他寧願不做生意還划算過做生意,可能它發1度電,不但沒錢賺還要虧本。」

另一方面,今年11月將在英國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有一些人說,去年9月23日聯合國大會的時候,(中共)承諾了減排,它這次可能是表示在國際那個承諾,所以就停一停電。」中國大陸火力發電佔發電量七成,「它限制你用電,就可以少開一些煤炭的發電機,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工廠自己發電受損各異 若長期限電都難熬

在中國,消費和施工旺季被稱作「金九銀十」,9、10月常是訂單高峰期。劉達邦透露,由於他們有後備電,目前他所在的工廠生產和交貨受影響較小,不過他們自己發電$1.7每度,比市電大約$0.95每度仍貴了近一倍。

「雖然不是百分之百可以完全生產,但是也有八成可以生產。可能多加班一兩個小時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會增加成本。」他說,「短時間影響不是很大,最要緊是可以開工生產交貨;但是如果長遠來說,生產的費用就會高很多。」

而那些沒有發電機的企業就「比較慘」了,「他們解決的方案就是租發電機,或者自己添置新的發電機,或者是開通宵班。」「我們停電的時間是由上午8點到晚上11點,我們在大朗鎮;今天朋友說,他們是早上8點停電到晚上12點,就只有8個小時開工,如果是開通宵班的話。」他補充說。

發電機的租用也「坐地起價」,劉達邦從同行了解到,租1,000千瓦的發電機,6月份6萬1個月,現今18萬1個月,漲了3倍。他認為,如果既沒錢租發電機,員工也不太配合開通宵班,不排除有一些企業真的生產不了。「你要他白天睡覺晚上開工,他們有一些不願意這麼做。你都要給雙倍工資,他才肯去調配時間。」

這樣的企業怎麼辦?「可能貨品做不了,要外發給別人做,有機會它的利潤會降低很多,而且質量也未必有保證。各個企業的環境都不一致。」劉達邦預計,如果10月再限一個月電,企業應該都可以過得了難關;但如果之後11月、12月繼續限電,一些企業就會很艱難。

劉達邦指,目前在珠江三角洲有2萬多家港企,其中很多都不願意繼續做下去,很多廠家有意轉售生產線。他說,兩年前已經有搬到泰國的計劃,由於疫情,未能有機會去到泰國。近日,泰國方面的商會開始發來關於研討會的安排,但仍受疫情阻礙,員工去不到泰國,所以目前暫定等待,等疫情好轉之後再過去。@

節目播出:9月29日
文字更新:10月2日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