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前公佈了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有大陸經濟學者認為,分析顯示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隱性通脹」之中。

大陸日前發佈的今年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為1.9%,比前一個月的1.6%略有上升。在具體項目中,通訊、交通、家庭服務類商品漲價最快;而非食品類的消費物價上漲較快,為2.4%,食品類價格則下降了0.4%,豬肉、煙草、鮮果類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大陸學者、財經專欄作家孫曉驥日前撰文表示,從今年1月來看,這已經是物價指數連續9個月上漲。物價增幅的觸底反彈釋放出一個趨勢訊號:在中國沉寂了許久的高通脹現象,或許目前正在醞釀未來下一輪的爆發,即中國經濟陷入了隱性通脹之中。

孫曉驥之所以判斷中國經濟陷入了隱性通脹,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最近的中國投資市場債券下跌,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來到4%,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高。債市的下跌可以被認為是市場對於通脹預期的一種表現。在未來高通脹的預期之下,資金撤離避險的資產而去競逐在高通脹情況下真正能保值增值的資產。

其次,經濟低迷帶來的高失業率以及同時大量新增發的貨幣使得中國經濟一度顯現出「經濟滯脹」的面貌。從2012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就進入了增長乏力的局面,勞動生產率增速從7.46下降到6.49,低於GDP增速。同時,據彭博社的統計,中國的真實失業率在去年已經比2012年高了三倍,達到13.2%,而加上人口老化和適齡工減少等等問題,未來的失業率還將進一步增長。而美國在1929年經濟危機後的第一年,失業率不過為7.8%。

再有,失業率升高的同時,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卻在大量增高。根據央行的數據,2007年11月,M2貨幣和準備貨幣供應量期末值為403,442億人民幣,十年後的2017年11月,M2貨幣和準備貨幣供應量期末值已經達到了1,653,430億元,是十年前的四倍多。大量的貨幣流入房地產金融行業,資產價格急升帶來了輸入性的通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