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昨日(17日)公布,「三層應急機制」下共收到123宗需要「校外支援」的學校求助個案(第二層機制),以及289宗校長轉介個案(第三層機制)。對於數字反映第二層機制求助數字比第三層少,李家超表示,可能是學校較關心學生,故一下就去最高。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認為,很難從數字上直接判斷學校是否太過緊張。

何玉芬表示,學界非常需要「三層應急機制」,希望在改善後可以恆常化,「不只是一個應急的操作」。她說,大部份學校都有參加「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而且現時每間中學都有兩位社工,亦有輔導團隊,以及特殊教育支援主任,加起來有10多人,他們已在做「第一層同第二層的功夫」。「醫教社計劃」的專業人士會了解相關個案,適當時會接觸,包括探訪家庭了解困難,這些是恆常做法,「恆常在做的我們就不會特別提出要求助」。

她稱,根據自身經驗,有被認為需要見醫生的學生,「排隊見(醫生)隨時要超過一年,甚至有些是兩年」。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日前稱,初步發現約250宗由校長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個案中,逾半數人情况屬中度以下,僅約10宗實屬緊急或嚴重個案。何玉芬坦言教育界非醫護人員,但並非看到學生少許異動就轉介,強調絕不是「濫轉介」。她又說明白醫生的意見,並建議能否在社區增設系統,提到有些地區有義務醫療團隊協助,有些願意與學生見面4次。

對於有建議老師可先致電政府熱線諮詢個案情況再作轉介,何玉芬則表示沒有信心「由學校的輔導人員同醫護人員傾談,就可以判別到學生是嚴重、中度或輕度」。

她希望政府若要改善機制,有關團隊可與不同學界人士交流,了解需要;而現時的第三層機制有必要保留,為有緊急需要的學生提供保護網,不過細節可以變化、增加彈性。對家長的教育亦很重要,讓他們多了解和接納相關系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