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問題嚴重,政府去年12月推出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以加強支援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中學生,實施期將於年底結束。新學年開學在即,有教育界人士今日(31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學生精神健康不會在短期內立即改善,又認為該機制成效高,所以支持恆常化。

教育局稱,在三層機制下,學校透過第一層校內的跨專業團隊優先照顧和輔導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時的協助及尋求專業的輔導或治療服務。如學校人手不足,教育局會協助將個案轉介至第二層即由社署統籌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第三層屬最後防線,為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醫療服務。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今日(31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節目中形容,「三層應急機制」成效高,讓校長能夠直接將個案轉介至醫管局,而以往學生要在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排隊候診,有時需等待長達兩年。以往由於輪候時間過長,部分學校不得不尋求其他資源來協助學生,但這些服務的質素未必能得到保障。她又認為學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可能在年底前就能立即改善,所以她支持恆常化該機制。

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也支持機制恆常化,特別是第三層讓校長能夠轉介個案至醫管局的部分。由於機制始終屬應急性質,他建議當局設立一個高層次委員會,跨局和跨專業地檢視應對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短中期措施。他強調學生的幸福感很重要,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抱負,長遠需要檢討學制、課程、學校活動、考試方式以及升學制度等系統性問題。
 
隨着新學年即將開始,何玉芬表示,各中學將會加強對中一新生的支援,特別著重於訓練學生掌握生活和學習技能。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一些原本應該在高小階段應該掌握的技能,例如時間管理、使用手冊、整理書包以及安排上學交通等,中一新生需要慢慢適應。因此,學校應該幫助他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應只關注學業成績;亦要營造一個正面的校園文化,支持師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例如,早前有學校安排空間供師生午睡。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上星期於電視節目上表示,「三層應急機制」是為了應對高峰期的額外措施,至今已有超過200宗個案經由校長即時轉介至精神科,有超過120宗需要校外支援。她認為現行機制運作良好,但若變為恆常安排,可能會影響其他服務;當局將對應急機制作出階段性總結,並與相關跨專業團隊、業界及前線的校長和老師商討,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考慮延長該機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