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8歲、患思覺失調的男子,上周日(15日)疑因病發襲擊家人,警員到場將其擊斃。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形容事件是悲劇,如果警方知道對方是精神病患者,或準備更多防禦工作,避免使用會致命的方法。

葉兆輝在今日(22日)播出的無綫電視節目指出,到場的警員若知道對方是精神病患者,可能預知有危險,可穿上保護衣、持盾牌等。

事發在本月15日,當時38歲男子企圖襲擊妻子及母親,到場處理的衝鋒隊警員因有人持鉸剪及菜刀逼近,多次警告無效下開槍制止,中槍疑犯送院搶救不治。

葉兆輝坦言,社會現時對精神病患者,仍有不少迷思和誤解,甚至歧視。他認為需提升社會各界的知識及裝備、改善態度,對患者有同理心,才能有效處理相關突發事件,又強調應增強地區精神科支援。

學童自殺問題:未來一兩年仍要戰戰兢兢
「三層應急機制」要改善

身兼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的葉兆輝又表示,15歲或以下青年人自殺率在2023年起上升很多。他解釋,疫情期間學生未能上面授課,令他們成長期有所缺乏,失去打好根基的時間。當時受影響的高小生,現時已陸續升上中學,擔心他們在學校可能遇上學業、人際關係方面的困難,認為社會「未來一、兩年仍要很戰戰兢兢」,密切留意學生情況。

現時當局用「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童自殺,機制年底屆滿,政府正檢討是否維持。葉有份參與檢討,他指機制其中一個問題是較多學校直接使用「第三層」,轉介學生到公立醫院跟進。他並稱,已有精神健康問題徵狀的學生,現時要等一兩年才能看醫生不可接受。他認為要有效處理,避免令無需要的人去看醫生,有需要的人卻看不到醫生。至於機制「第二層」, 將學生轉介校外社福機構跟進,容易令學生感到成為人球,認為要改善。

他表示,現時經常做的是治療性工作,防禦工作是做得少,相關問題「深而闊」,很多結構性問題未處理到,例如老師工作量、學生的出路窄,家庭支援亦十分重要。他續指,現時的自殺個案,有一半來自單親家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