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困擾著大約42%的美國成年人口,並導致慢性疾病的發作,包括糖尿病、癌症和其它疾病。雖然流行的健康飲食口頭禪建議不要吃宵夜,但很少有研究全面調查宵夜對體重和肥胖的三個主要影響:調節卡路里的攝入量、燃燒卡路里的數量、和脂肪組織中的分子變化。
美國麻省總醫院系統的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做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進食時間不同,會顯著影響人體能量消耗、食慾和脂肪組織中的分子通路。研究結果10月4日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上。
「測試進食消化機制可能會解釋吃宵夜是如何增加肥胖風險的,」資深作者、布萊根睡眠和晝夜節律障礙部的弗蘭克·A·J·L·捨爾(Frank A. J. L. Scheer)博士解釋說。「之前的研究表明,晚食與肥胖、減肥成功率低有關。我們則想了解其背後的原因。」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要問,『當其它一切條件相同時,進餐的時間點重要嗎?』」第一作者尼娜·武約維奇,(Nina Vujović)博士說,她是布萊根睡眠和醫學部的研究員。「我們發現,進餐晚了四個小時會對飢餓程度、燃燒卡路里的數量和儲存脂肪的方式產生顯著影響。」
武約維奇、捨爾與其團隊研究了16名體重指數(BMI)在超重或肥胖範圍內的患者。每個參與者都完成了兩個實驗室方案:一個是嚴格安排正常進餐的時間表,另一個則每頓飯都安排比正常晚四小時,兩個方案飯菜完全相同。在開始每個實驗室方案前的最後兩到三周,參與者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時間表,在進入實驗室前的最後三天,在家中嚴格遵循相同的飲食和用餐時間表。在實驗過程中,定期記錄參與者的飢餓感和食慾,並全天候頻繁檢測其少量血液樣本,以及體溫和能量消耗。為了測量進食時間如何影響參與脂肪生成的分子途徑,或身體如何儲存脂肪,研究人員還收集了一部份參與者的脂肪組織活檢,以便比較基因表達模式和這兩種飲食條件之間不同的水平。
結果表明,較晚進食對調節飢餓和食慾的瘦蛋白(Leptin)和飢餓素(Ghrelin)這兩種激素有深遠的影響。具體而言,與正常時間進食相比,晚食者的瘦蛋白水平在全天24小時內都較低,而瘦蛋白是飽腹感的指標;同時,燃燒卡路里的速度也會下降,並表現出脂肪組織基因表達增加、造成脂肪生成、並減少脂肪的分解,從而促進脂肪的生長。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發現傳達了晚食與肥胖之間的聯繫,及其生理和分子機制。
武約維奇解釋說,這些發現不僅與之前的大量研究一致,同時也表明了晚食可能會增加肥胖的可能性,而且為此現象是如何發生的提供了新線索。通過使用隨機交叉研究,並嚴格控制身體活動、姿勢、睡眠和光照等行為和環境因素,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到能量平衡所涉及的不同控制系統的變化,發現人體是怎樣利用食物的。
在未來的研究中,捨爾的團隊將要招募更多女性,以提高其研究結果在更廣泛人群中的普遍性。展望未來,捨爾和武約維奇也有興趣更好地了解進餐和就寢時間之間的關係,及其對能量平衡的影響。#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