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發現,56%受訪者體重指標超標,63%人屬中央肥胖,當中女性比較多。有醫生提醒肥胖會引致高血壓及糖尿病,亦會增加患上腎病病變的風險。

為響應周四(9日)的世界腎臟日,腎臟基金會、腎科學會、醫管局及衛生署,去年底至今年初在全港12個公共屋邨,以問卷訪問1,179名市民,又為逾900及近700名市民量度體重指數(BMI)及腰圍。

調查結果發現1,179名受訪市民中,有74%人不知道何謂BMI,但在接受量度BMI的市民中,56% BMI超過23。接受腰圍量度的市民中,有63%人屬中央肥胖,即男性腰圍達36吋或以上,女性32吋或以上,當中女性比男性多。

調查又發現,52%受訪市民在受訪前一星期沒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或75分鐘劇烈帶氧體能運動。僅48%人知道肥胖會引致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並會增加患上腎病病變的風險。

香港腎科學會主席鄧智偉表示,BMI超過23屬於超重,超過25則屬肥胖。肥胖人士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較常人高出83%。若患上糖尿病,脂肪細胞會產生發炎因子,可破壞血管,及影響腎功能,例如引起蛋白尿,患者的小便會起泡,情況惡化更可導致腎小球硬化及腎衰竭。

他解釋,目前本港約有逾9千名末期腎衰竭患者,每年發病率是每100萬人有171人,病人多數患有糖尿病及腎小球炎。去年有1,252宗末期腎衰竭新症,49%由糖尿病引起。

2014年時香港曾進行大型調查,發現有39%的成年人屬於超重或肥胖。這次調查在公屋進行,肥胖人口比例更高,鄧智偉認為這或與公屋居民多以長者,或中年婦女為主有關,籲市民多做運動。如市民BMI近23,應該警惕。

腎科學會會董黃思豪建議,市民每周應做120分鐘中等帶氧運動,如踏單車、急步行等,或75分鐘強烈運動,如球類活動、游水等。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則提醒市民,成人每日應飲用6至8杯流質飲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