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常見的亞熱帶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不但能排毒養顏、益智健腦、益氣益血、消渴利尿,還能增強免疫力。此外,荔枝殼、荔枝核都能入藥,有著鮮為人知的功效。

荔枝在古書的記載

荔枝,古名「離枝」,因為它在果熟時,枝弱而蒂固,不方便摘取,只能用刀連枝砍下,故得此名。自《漢書》起,歷代農醫書如《三輔黃圖》、《南方草木狀》、《齊民要術》、《圖經》中均有關於荔枝的記載。

荔枝香氣清遠,甘香適口,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贏得歷代文人墨客的讚美。宋代詩人蘇東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佳句;白居易有「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霜」的美言。唐朝楊貴妃愛吃荔枝,唐明皇為博取她的歡心,下詔飛騎從千里之外把荔枝送到京城,大詩人杜牧為此寫下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名句,因而流傳至今。

荔枝十分嬌貴,不耐儲藏,最好是新鮮吃。唐代詩人白居易對於荔枝有這樣的描述:「若離本枝,一日服用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天外,色香味盡去矣。」

荔枝全身都是寶 

以養生之道來說,荔枝全身都是寶,荔枝核、荔枝殼皆可入藥,在此分別介紹與說明。

荔枝實(果肉)

荔枝實性溫、味甘,有益氣、通神、益智、止渴、滋潤等作用。荔枝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所以還能治療疔瘡惡腫。吃荔枝實可益人顏色,止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本草經疏》記載:「鮮時味極甘美,多津液,故能止渴,甘溫益血,助榮氣,故能益人顏色。」

荔枝肉益智健腦,甘溫益血,益人顏色。
荔枝肉益智健腦,甘溫益血,益人顏色。

● 荔枝實入藥的方法

1.痘瘡不發者,用荔枝實浸酒,然後飲酒、吃果肉,忌生冷。

2.老人五更泄瀉,用荔枝實配伍粳米、懷山藥或蓮子煮粥食,最為有益。

3.有疔瘡惡腫者,用荔枝實、白梅各3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即出也。

荔枝核

荔枝核性溫、味甘澀,入肝、腎兩經,屬散寒去濕之品、疏肝理氣之良藥,專去寒散滯,能行血氣。荔枝核煎水服用,可治小腹疼痛、睪丸腫痛、胃脘痛,以及婦女血氣瘀滯疼痛。

● 荔枝核入藥的方法

婦女血氣刺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半兩,香附子炒1兩,為末,每服2錢,鹽湯、米飲任下,名蠲痛散。

疝氣陰囊腫痛,用荔枝核炒至色黑、大茴香炒等份,為末,每服1錢,溫酒下。

荔枝殼

痘瘡出不爽快,用荔枝殼煎湯飲;荔枝殼浸水飲,可解荔枝的熱性。

荔枝花與皮根

將荔枝花與皮根放入水中煮汁,細細含咽,可治療咽喉腫痛。

食用荔枝的叮嚀

荔枝多食會發熱,甚至出現牙齦腫痛、流鼻血,因此要適量吃。糖尿病患者、有陰虛火旺體質,或陰虛內熱病情者,不宜吃荔枝。體質虛弱、病後津液不足、氣血兩虧、貧血者,以及老人腎虛五更泄瀉,或脾虛久瀉、胃寒疼痛、口臭者,宜用荔枝進行食療。

此外,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荔枝中含有一種特殊成份,可使血糖下降。如果一次食用過多荔枝,發生中毒性血糖降低性昏厥、噁心、出汗、乏力,甚至循環衰竭的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荔枝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古代醫家有個妙方可解決這個問題,用荔枝殼煎湯服下即可。

兩道荔枝養生料理

1.荔枝漿

配方:鮮荔枝1,000克、蜂蜜適量。

作法:取鮮荔枝榨出果漿,放入鍋內,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並煮熟,降至常溫後再置於瓷瓶中,封口1月餘,將蜜結成香膏,放入冰箱中保存。

荔枝漿具有益氣養陰、通神健腦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貧血、心悸、失眠、氣喘、咳嗽、神經衰弱、便秘等病症,健康者食用更能益智健腦、澤膚健美,可達延年益壽之效。

荔枝漿具有益氣養陰、通神健腦、養顏護膚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貧血、心悸等病症。
荔枝漿具有益氣養陰、通神健腦、養顏護膚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貧血、心悸等病症。

2.荔荷鴨

配方:鮮荔枝150克、鮮荷花1朵、鴨肉800克。

作法:鴨肉切成塊,鮮荔枝去殼、核,鮮荷花瓣放入沸水中,略焯後撈起,放入鴨肉,1分鐘後取出。將鴨肉放入碗內,倒入原湯,入籠蒸30分鐘,再放入鮮荔枝、鮮荷花瓣,蒸20分鐘取出,加調味料即可食用。

荔荷鴨適合用於治療面黃貧血、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等病症。◇

本版圖片來源:Fotolia、Shutterstoc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