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因此秋分也跟春分一樣被稱為「日夜分」。而秋天正好3個月,秋分時節正值其中,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秋分是寒暑交替的季節,草木開始枯萎,氣候由長夏轉涼。中醫書上說,入秋後秋季乾燥,晝夜溫差大,秋燥之時要特別注重補氣及養肺。此時正確的食補對人的健康極為有益,而「秋分進補」更是忙碌的現代人,調理身體、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的重要時機。俗話說春捂秋凍,天氣轉涼,衣服不要加多,要慢慢適應天氣的變化。

遵循機體「陰平陽秘」原則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

陰與陽相互對抗、相互制約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統一,取得陰陽之間相對的動態平衡,稱之為「陰平陽秘」。「陰平陽秘」中的平、秘都是一個意思,平衡。「陰平」即陰氣平順,「陽秘」即陽氣固守,是陰陽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的相對平衡。

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

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隨「長夏」到「秋收」而相應改變。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運動、起居、飲食、精神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個原則。

中醫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氣候開始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的時候,要以保養陰精為主,所以秋季養生重點在「養收」。

早臥陰精收藏早起陽氣舒達

《黃帝內經》認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醫學上發現,每到氣候變冷的時候,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

台灣中醫師張若偉說,因為人體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會減慢,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在秋季涼爽之時,起居的時間也應作相對應的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避免血栓的形成,確保健康。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雖然老話提倡「春捂秋凍」,但是也要注意風寒入體引發感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為了避免風寒,適時添加衣服還是很有必要的。「秋凍」也需適度。

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增強體質,提高抗疫能力。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

飲食搭配注重陰陽調和

在飲食調養上,以陰陽平衡作為出發點,體現「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做到「陰陽平衡」、「出入平衡」。同時,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也是注重調和陰陽。

明朝文人高濂所著《遵生八箋》指出「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意即秋分節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芝麻、蜂蜜、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

秋分的進補需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保證營養平衡,補充「苦夏」的損失;少吃辛味,以防肺氣太盛,且要多食酸味,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的侵入。因此,秋分節氣要少吃蔥、薑、韭、蒜、椒等。

推薦食補:蜂蜜燉雪梨

蜂蜜: 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

雪梨:養陰清熱、生津潤燥、養血生肌。

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的養護,可適當選用中草藥煎服。例如茯苓、芡實、蓮子等,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

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濕熱交蒸,導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每天早晨吃粥,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可選擇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秋分時節多吃梨、柿、柑橘、香蕉等水果;還可多食紅蘿蔔、冬瓜、雲耳、菌類、海帶、紫菜、豆類及豆製品等。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份、維他命、纖維等,對預防秋分期間最易出現的口鼻目乾、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大有裨益。

黎珂中醫推薦:秋分節氣方

2020年9月22日,是庚子年秋分節氣。在秋分前的白露節氣期間,臨床多見咳嗽、發熱、皮膚過敏、帶狀皰疹等疾病。

這些疾病的共性病機為土氣虛,陽明界面發生了本位本氣燥化、熱化,同時因陽明從中發生了虛化、寒化,故矛盾集中在土中,因陽明而太陰受累,一旦出現了多汗怕熱、口乾渴、鼻燥、咽痛、鼻衄、咳嗽、大便次數增多粘滯或稀溏、早醒、血糖、血壓增高等,治療重點在陽明界面,即使有太陰的虛寒,此時因陽明壯火食氣及火伏血分,不宜太過用溫熱之藥。

凡有此種病機端倪者,可服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國家傳承基地的秋分節氣方調治:生地15g,薑炭3g,生甘草10g,桔梗5g。1劑。

用法:每劑加水350ml,大火煮開轉小火煮15分鐘,煮取30ml,供3人飲用,每人10ml。

秋分時節習俗多

豎雞蛋:俗話說:「秋分到,蛋兒俏。」這一天民間流行玩豎蛋遊戲。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於豎蛋。

秋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考證,最初「祭月節」定在「秋分」這一天,後由於不一定每年這天都有圓月,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了「中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吃秋菜:中國農村很多地區,在秋分這一天都會去採摘秋菜,就是一種野莧菜。秋菜和魚片一起煮湯,這便是「秋湯」。

拜神:秋分前後民俗節日,人們都會供奉水果,拜祭神靈。用虔誠的心拜祭神靈,表示敬意。

送秋牛:秋分節氣,還有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與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見啥說啥,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