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克(Peter Handke)榮獲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台灣作家表示,他對於當代劇場具有開創性的影響。不過,圍繞彼得漢克也有不少爭議,如他曾表示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不夠資格,也曾表達過對一些極權領袖的支持。

彼得漢克是詩人、小說家及劇作家,更是德語世界最重量級作家,他擅長用不同的文學形式表達自己對於現實的強烈慾望。

台灣作家鴻鴻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時表示,彼得漢克對當代劇場相當重要,他在1960年代開創「說話劇」,即演員不太扮演角色,而是直接對觀眾發言,讓觀眾融入劇場表演的一部份,把劇場的虛構性瓦解掉,改寫了劇場史。

鴻鴻說,彼得漢克的劇本、小說創作不斷,一方面對劇場產生影響,一方面還有他的個人化書寫。另外,他對當代藝術有重大影響,跟德國導演文德斯(Wim Wenders)合作的《柏林蒼穹下》(也譯作《慾望之翼》),對大眾文化影響也很深遠。

彼得漢克出生於納粹德國所佔領的奧地利,早期與母親和繼父一同生活。根據彼得漢克自傳中的描述,繼父酗酒使他厭惡可能致癮的事物。

另據報道,彼得漢克也存在不少爭議之處,他在作品中把巴爾幹戰爭期間被國際普遍認為逼迫其它南斯拉夫成員國的塞爾維亞描繪成受害者,並傾向於支持被西方媒體稱為「巴爾幹屠夫」的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捨維奇。

彼得漢克也曾經於2016年時稱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創作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不夠資格,稱「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這個決定,其實是在反對書、反對閱讀」。

英國《衛報》在諾貝爾文學獎公佈後報道,彼得漢克曾在2014年呼籲「廢除諾貝爾獎」,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是一種「錯誤的文學經典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