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西安交通大學,為傑出的年輕科學家提供年薪至少45萬元人民幣(約65,000美元)以及100萬元人民幣(約144,500美元)的一次性獎金。

但能拿到這個級別報酬的人只能是:加入「青年千人計劃」的海歸們。這個「千人計劃」旨在吸引海外華人科學家回中國工作。而不屬於「千人計劃」的該機構研究人員預計年薪約為20萬元人民幣(約28,900美元)。

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科學家的年平均收入約9萬元人民幣(約13,000美元)左右。

《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科學家們感覺自己過度勞累,薪水也跟不上。

非牟利性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分析了中國48,099名科學家的數據,他們發現,自上次於2013年進行調查以來,受訪科學家的不滿情緒在增加,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承認,他們的經濟負擔是壓力的主要來源。

科學家們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他們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而調查顯示2016年他們的平均收入為90,985元人民幣(約13,142美元),比2012年增加了23%。

相比之下,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同期中國私營部門加薪幅度約為50%。

調查還顯示,科學家們每周工作50小時,比法定最高值多出10小時,略高於上一次調查報告的每周工作49小時。

北京制定戰略,計劃將中國打造成「全球科技強國」,而中國的科學家們已經感受到了壓力。

中國的科學家也承受著一種工作量的負擔,這種工作量的增加來自於一種嚴重依賴學術論文發表的評估體系。

調查中,近一半的研究人員同意「人才評估系統存在嚴重問題」,而90%以上的人認為發表學術論文的主要目標是「遵守規則」。

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北京高層領導人的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年會上的講話中說,中國的人才評估體係不合理。

習近平稱,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籤的做法,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

上個月,科技部向中國各地的研究機構發出通知,要求他們停止「僅根據學術論文,頭銜,獎項或教育背景來判斷科學家」的做法。

《南華早報》報道說,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招聘人員說,「評估系統難以真正改變」。

北京大學一位龍姓的生物學研究員說:「我們之前已經看過像10月那樣的通知。我不確定這個是否會導致真正的改變。」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