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載香港」欄目(原「香港社會」)從2017年11月的第一篇採訪開始,已陪伴《大紀元時報》的讀者走過了7年的寒暑。也通過這一報紙欄目接觸到香港各行各業的大人物、小人物,有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導演、攝影師、文化保育者、新界離島村民、傳統老店、創意小店⋯⋯聆聽來自香港本土的聲音,記錄文化,記錄歷史,也記錄下最珍貴的人情味⋯⋯在實體報紙暫別的時刻,邀請到多位因「紀載香港」結緣的朋友,分享他們的感言。願,後會有期,江湖再見!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視覺藝術家VA Wong Sir贈予漫畫作品。(VA Wong Sir提供)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視覺藝術家VA Wong Sir贈予漫畫作品。(VA Wong Sir提供)

*相關專訪:背井離鄉「黐餐」的笑與淚 港教師台灣餐桌遊記

前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張順光。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前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張順光。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前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張順光:

遙記 2019年3月7日《大紀元時報》記者Jenny邀約於西營盤東邊街一所新開咖啡店the coffee moment做了訪問《三代人的電車緣》,自始我有任何與電車有關的活動,Jenny必定第一時間聯絡我,使我受寵若驚,太愛護我矣!

Jenny及亞明(文字訪問及攝影/拍片)的專業實在令我敬佩及欣賞。除了電車題材,他們也幫助我做了很多其他報導——天星小輪明信片中秋藏品李小龍展覽等等,但凡我有任何關於懷舊活動舉辦,Jenny及亞明一定出現,我真的衷心感謝他倆為我無私的付出。

今年七月我與柴宇翰博士合著《叮叮與我》出版,Jenny雖然處身美國,仍特意安排網絡訪問,成功出版三輯電車120週年特輯。可惜這將會是香港版的絕響!在此我謹祝及祈盼《大紀元時報》在香港境外各地繼續一紙風行,洛陽紙貴。

*相關專訪:收藏家細述百年香港電車情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香港插畫家彭啤贈予作品。(彭啤提供)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香港插畫家彭啤贈予作品。(彭啤提供)

香港插畫家彭啤: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不論是長或是短都是必須的。

時間不單令事情能變化、發酵,亦令人較容易接受改變,但當人不願接受就只可盡力保存。

可幸是本人生命中遇到城市寫生,好讓我能將珍貴的東西以自己喜歡形式記錄下來。今天再次面對告別,所以特意挑選此畫以作祝福。

此畫記錄於2021年,土瓜灣亦處於改變之中,一幅幅綠色帆布有如禮物花紙,包裹的是回憶亦是希望。寄望《大紀元》在改變中繼續堅守信念不忘初衷。

*相關專訪:城市速寫畫家用畫筆連結社區

香港插畫家彭啤(左)歷史學者柴宇翰(右)。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香港插畫家彭啤(左)歷史學者柴宇翰(右)。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歷史學者柴宇翰:

《大紀元時報》與我

筆者在2019年,與彭啤合著《灣仔畫當年》,次年在疫情之下,於灣仔藍屋受訪,自此與《大紀元時報》結緣。

還記得2022年,筆者與彭啤一起前往「大紀元」的錄影室,拍攝《深水埗畫當年》的訪問,過程依然記憶猶新。錄影室在長沙灣一座寫字樓內,斗室之間,是香港「寸金尺土」的鐵證。可是,室內攝影器材一應俱全,加上攝影師技術非凡,一舉手,一投足,便已準備就緒,令拍攝過程非常流暢。

最近,《大紀元時報》刊出張順光與筆者合著《叮叮與我:香港電車120週年圖片集》一連三輯的專訪。記者訪問和描述鉅細靡遺,整理稿件時,更是再三考證,令我對記者的專業態度,感到由衷佩服。可惜的是,香港的《大紀元時報》停刊在即,令香港再少一份優秀的報章。

從《大紀元時報》見證自己的著作出版,再從自己的著作見證《大紀元時報》專業的工作態度,實在一言難盡。《大紀元時報》在香港二十三年來的專業採訪與報導,其中秉筆直書,絕不阿諛奉承的精神,更是有目共睹。即使《大紀元時報》在香港暫停發行,筆者仍衷心祝願《大紀元時報》在世界各地一紙風行。

*相關專訪:【紀載香港】從電車軌跡看城市變遷

香港插畫家和剪影師慧惠。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插畫家和剪影師慧惠。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插畫家和剪影師慧惠:

十分可惜!多年來《大紀元時報》報道香港文化藝術活動都不遺餘力,小妹都是其中一位受訪者,感謝《大紀元時報》。期待網站和節目繼續發光發亮!

*相關專訪:畫家慧惠:畫畫是一條橋,幫人認識彼此

香港插畫家張兆文。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香港插畫家張兆文。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香港插畫家張兆文:

南固臺是一個香港的都市傳聞,古舊的紅磚及羅馬柱及中式建築,而地點在灣仔非常接近市區,卻有着濃厚的神秘感,現因城市規劃而漸漸開放及活化,內在的真相會否打破這座鬼屋的傳言呢?和你們一様,真相有待大家去發掘。

*相關專訪:舊區速寫 畫筆留本土人情味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香港插畫家張兆文贈予作品。(張兆文提供)
香港《大紀元時報》暫別實體版,香港插畫家張兆文贈予作品。(張兆文提供)

華爾登餅店負責人孫芷玲。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華爾登餅店負責人孫芷玲。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華爾登餅店負責人孫芷玲:

在這一個網絡的年代,其實我都是喜歡看文字的人。

還記得你們採訪我的時候,專業的態度,攝影師的一舉一動,都好有親和力,多謝你們曾經採訪過我店舖的月餅,一直在心中。

文字往往都會帶給大家一種鼓勵的感覺,希望你們繼續可以用文字發放正能量。

*相關專訪:

用心・手作・堅持(上)—— 孝女承家業 三十餘載餅店呈新意

用心・手作・堅持(下)—— 半生的守護 孫太暖心手工月餅

「美食達人」專欄Logo。(阿達提供)
「美食達人」專欄Logo。(阿達提供)

「美食達人」專欄作者阿達

多謝你們的鼓勵與支持!

這幾年你們都辛苦了!尤其是編輯,要對住我這個不善言詞又被動的「合作對象」,在此謝謝你們的體諒及過去的照顧。

見到你們對信念的堅持及勇敢,我相信日後你們會有更舒坦的新章節,亦相信沒有甚麼事可以難到你!

祝你繼續生活愉快,健康,好人有好報!

加油!

*相關專欄:美食達人

「茶訪天地」專欄作者Sasa。(Sasa提供)
「茶訪天地」專欄作者Sasa。(Sasa提供)

「茶訪天地」專欄作者Sasa:

2022年6月10日凌晨5時,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刻,我人生的第一篇專欄文章誕生了!感謝香港《大紀元時報》讓我有機會以我的文字、攝影作品及我公司的茶葉參與其中。

「茶訪天地」之「茗記舊情懷」系列在兩年多的時間一共採訪了二十三位香港人,他們大多數都是香港舊行業的老一輩,或者是傳承家族生意的後一代。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堅持不懈,努力守護家族生意。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為錢而做,好多位被訪者其實都是很單純為了守護家族的生意不捨不棄,這就是匠人精神。其實我們都應該對他們致敬,這是對港人的教育,我們新一代的人是應該學習「堅持」,堅持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能夠為理想奮鬥,在現今社會是非值得高興的。

香港《大紀元時報》卻讓我深切感到她們對報導的「堅持」;對香港的愛戴;對香港的歸屬感。有幸將這些珍貴的香港舊文化;舊記憶;舊人物;舊事物都一一記載在香港及紐約紙媒,甚至全球網頁版。這兩年多的投稿,由最初三份一版紙幾(幾百字),到現在接近全版紙(二千五百字),那份被肯定及被欣賞的喜悅,真的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停刊對於我而言是很無奈,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專欄文章在香港報紙刊登,香港的朋友可以邊吃早餐邊睇報紙。我是一個新手專欄作者,感恩能跟《大紀元時報》合作,採訪期間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們都會一齊找方法解決問題,我相信這並不是其他紙媒能夠給予的支援。有緣的話「茶訪天地」會繼續在網頁版跟大家再見,多謝一直以來支持的廣大讀者,亦希望香港《大紀元時報》可以盡快在香港重刊。

*相關專欄:茶訪天地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資料圖片。(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

《大紀元》從前能在香港發行,到今天的停刊反映了香港狀況的轉變。不少香港的新聞媒體在這幾年間停止運作,社會上的聲音因此變成了單一,公共討論的空間也萎縮了。可是,新聞工作者並不能選擇,沒有人應該因為報道新聞而失去自由。

在此祝願《大紀元》仝人和香港人一路平安。

*相關專訪:港英兩地長者醫療大不同 馬仲儀:彼此尊重至上

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主任張燦輝。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主任張燦輝。資料圖片。(曾蓮/大紀元)

香港中文大學前哲學系主任張燦輝

在2024年的香港,還有甚麼實體報紙可買可看?曾幾何時,香港有不少獨立媒體和報刊,我們習慣看《蘋果日報》,《立場新聞》,《信報》等等,看不同角度知道本地和世界發生的事情,讀沒有審查的政治評論。但這一切隨著國安法已經消逝。新聞和言論自由沒有了,白色恐怖籠罩着整個社會。香港《大紀元時報》在這艱難時刻仍然維持到今天,已算是奇蹟。但最後都要結業,見證香港最後一點新聞自由也被取消,能不悲哀憤怒嗎?不過,離開專制獨裁的共產黨地方,回到自由開放的世界,繼續發揮獨立傳媒的任務,也是值得大家肯定和支持的!不要放棄,捍衛自由!

*相關專訪:張燦輝教授:被迫流亡的港人 回不去的中文大學

Chickeeduck行政總裁周小龍。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Chickeeduck行政總裁周小龍。資料圖片。(余鋼/大紀元)

Chickeeduck行政總裁周小龍

香港終於連《大紀元》都要停辦,我希望香港人不要忘記《大紀元》在2019年反送中的時候,同香港人並肩作戰,不離不棄,在國安法實施之後,他們繼續發聲,捍衛言論自由,報道真相,在23條立法之後,他們繼續無畏無懼,堅守崗位。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他們每一位節目主持的YouTube頻道,令他們可以繼續報道真相,揭發中國共產黨的惡行。

香港人加油,香港人團結!

*相關專訪:專訪周小龍:對得住良心 做人要頂天立地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