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我搬進了這間公寓,與一男一女合租。起初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打算先暫住一段時間,待落腳安定、找到工作後再另覓住處。這間公寓距離地鐵站僅6分鐘步程,位於華人區,附近遍布亞洲餐廳,買菜極為方便,各式華人超市、菜市場、肉舖、麵包店與雜貨店應有盡有,價格也相當實惠。例如,3澳元便能買到3棵蔬菜。住下來後,我發現這裏的生活成本比起曾經居住的臥龍崗——一個被歸類為偏遠地區的城市——還要低,讓我省下了不少開支。

然而,住了4個多月後,我逐漸發現一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一直存在,只是我選擇忽略。當初會租下這個單位,無非是為了省錢,租金確實便宜,每周不到三百澳元,且包含水電煤及網絡。但正因為便宜,這個不算寬敞的單位需由3人共住,而家中僅有一間浴室。不知是否因為公寓較為老舊,浴室的地板長年累月都有積水,加上我的房間緊鄰浴室,經常飄來一陣陣濕悶的異味,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此外,這是我近兩年來住過最小的單位,甚至比我在香港的房間還要狹窄。

我之所以一直忍耐,無非是因為這兩年支付學費已耗盡積蓄,而這裏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便利。我在大學工作,從家裏步行4分鐘便能抵達巴士站,9分鐘車程便能到達辦公室。下班後,即便繞道去買菜,回到家天色仍未全暗。

然而,隨著工作逐漸穩定,主管有意調派我到另一個華人聚居的地點上班,而那裏位於地鐵沿線。遺憾的是,我的住處並不在地鐵站附近,這讓我萌生了搬家的念頭。

我看的第一間新房位於一個較大的火車站附近,與現居地僅相隔一個站,且該站同時是地鐵站,通勤上班極為方便。然而,當我親自前往後才發現,從車站走到公寓需要12分鐘。我心想,若是夏天趕時間,恐怕還沒到車站就已經汗流浹背了!儘管這間公寓十分新穎,內部裝潢現代,空間寬敞,租金也合理,但當我進入房間時,卻發現只有一扇極小的窗戶,通風條件極差。此外,屋主離婚後,兩個兒子偶爾會回來過夜,還得共用浴室,缺乏隱私。思前想後,隔天我便婉拒了這個房源。

之後,我持續留意網上的租房資訊,卻發現要不價格過高,要不禁止飼養寵物,尋覓合適的住所並不容易。直到某天,我突然收到一位同事的簡訊:「我跟男朋友分手了,聽說你在找房子,有沒有興趣當我的室友?」這消息讓我又驚又喜,簡單詢問細節後,我們相約周末去看房。

這位同事究竟是何方神聖?看房時又發生了甚麼趣事?最後,我能順利搬家嗎?敬請期待下回分解!◇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