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為政‧二十》)

【註釋】

季康子:哀公二年,季氏家主季桓子卒,立子肥,是為季康子,「康」是諡號。季康子為魯哀公時正卿,凌駕於公室之上,是當時政治上最有權力的人。

以:或訓為「而」;或訓為「與」,兩訓都可通。

勸:勸勉。

臨:蒞臨。可參衛靈公篇語「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

【討論】

季康子在《論語》中凡六見。季康子最大的功績是,迎回孔子。

季康子的父親季桓子,一度重用孔子,國政大治。齊國很害怕,用「糖衣炮彈」腐蝕魯國君臣,送來一批美女和駿馬,季桓子經受不住誘惑,「卒受齊女樂」,然後 「三日不聽政」。孔子憤而離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生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季桓子臨去世,對季康子說:「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我死了,你主政後,一定想法把孔子請回來。

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入侵魯國,叔孫氏、孟氏怨季氏專權,不肯聽季康子的號令。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樊遲等,擊退齊人。這年,季康子派公華、公賓、公林帶著重禮迎孔子,68歲的孔子歸國。

季康子多次向孔子問政,本章是《論語》中的第一次。季康子問:怎麼樣才能使老百姓誠敬、忠心,並且自己奮勉?孔子說:在上位的人對老百姓能夠莊重,老百姓便能誠敬;在上位的人能夠孝親慈幼,老百姓便能忠心;在上位的人能夠舉用好人而教導才質差一點的人,老百姓便能自己奮勉。

讀本章須結合上章。上章是哀公問,本章是季康子問。哀公為君而無實權,季康子是臣而掌國政。兩人問的問題實際上都差不多,但身份不同方式也不同(形式還是要講的),孔子的回答也相應有異。從這個差異中,後人可以體會君臣之別,知道怎樣得體地說話。

對於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張居正如是說:「季康子之問,專求諸民。孔子之答,專求諸己。蓋人同此理,吾能自盡其理,而人豈有不感化者哉!」朱熹引張敬夫(張栻)曰:「此皆在我所當為,非為欲使民敬忠以勸而為之也。然能如是,則其應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則理學家語也。

其實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則、以上帥下、率先垂範。季康子難做到(例如忠於哀公)。此後,還在田賦問題與孔子對立,終不能用孔子。

而孔子呢?「亦不求仕」,專注於文化傳承。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從某種角度講,季康子間接地成全了孔老夫子作為聖人的事業。#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語集注》(朱熹,載入《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點閱【論語說】系列文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