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九》)
【註釋】
回:顏回,字子淵,孔子早年弟子,少孔子四十歲(後人考證)。最得孔子所傳,惜年僅四十歲即去世,後世尊稱為「復聖」。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亦有句讀為「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關於顏回「無所怪問於孔子之言」,可參《論語‧先進》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退而省其私:《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退息必有居學。」居學,當指學校中學生自修的地方。劉疏:「居學非受業之所,故言私也。」按:「私」,指弟子的自修。(毛子水《論語今注今譯》)故此處可理解為:孔子看顏回自修時和同學談論。但,朱熹認為「私,謂燕居獨處,非進見請問之時」。
亦足以發:發指發揮,發明。《論語‧公冶長》中子貢說「回也聞一以知十」。
【討論】
本章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出場。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學習時是甚麼狀況呢?孔子說:「我整天對顏回講論道理,不止一端,他只是默然聽受,從不提問,好像是一個愚戇的人。」
大家知道,世間有上等聰明的人,凡事無所疑惑,不須問難;也有昏愚的人,心裏不會疑惑,不知問難。這兩等人,其心雖異,其跡則同。顏回究竟是哪一等人呢?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一種解說是:孔子待顏回退下,省察他的私人言行,他的意見很有可以啟發人的地方。
而朱熹、張居正等則解說為:顏回退去之時,孔子省察他間居獨處的去處。但見他一動一靜、一語一默,都是孔子所言的道理,躬行實踐,件件都發揮出來,乃知回之不違者,是其心領神會,見道分明,無所疑而不必問,非不能疑而不知問也。以上兩種解說都通。第二種解說更廣泛,似可包涵第一種。
最後,孔子得出結論「回也不愚」。如果世界上有「大智若愚」,顏回算是一種吧。
當然,顏回是上智之人,又能好學,故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此其悟道之妙。至於一般之人,則「必須能疑而知問,然後可以講明義理,開發聰明,而進於聖賢之域也。」(張居正)
錢穆認為,此章殆是顏於始從學於孔子,而孔子稱之。若相處既久,當不再為此抑揚。顏回求學之狀態,非僅本章之一端。例如,曾經,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
此外,《論語》將本章納入「為政篇」,當有深慮。#
主要參考資料
《論語註疏》(十三經註疏標點本,李學勤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論語集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直解》(張居正,九州出版社)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註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論語三百講》(傅佩榮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論語譯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論語本解(修訂版)》(孫欽善著,三聯書店)
《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看更多【論語說】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