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在2月底財政預算案全面撤辣後,一度爆發潛在購買力,令樓市出現「小陽春」,一手市場更是貨如輪轉,會德豐及長實新盤均大賣收場,出現近年罕見的「一Q清袋」。不過隨著新盤供應增加,更重要是美國利率未來可能是向上而非向下,本地二手樓市前景似乎面臨巨大挑戰。

去年底我已提出,今年金融市場好大機會出現的「灰犀牛」,正是市場對聯儲局的減息預期過分進取。在美國通脹率從2022年6月的7%降至2023年的3%之後,市場曾預期今年會減息6次共超過1.5厘,並最快在3月就會啟動減息程序。之後甚至連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亦加入「唱好」減息行列,在記者會上形容距離在年中降息所需的信心「不遠了」。似乎一切都在顯示,只要再有一、兩次溫和的物價數據,可能就足以讓官員們得出結論,利率可以重新向下調整。

但結果一份比預期強勁的通脹報告出爐,給聯儲局潑了一盆冷水,物價已連續第三個月超出預期,而且招聘情況穩健,令通脹可能會穩定在更接近3%的水平而非聯儲局的2%目標,這可能會引人懷疑:在沒有證據表明經濟出現更大幅度放緩的情況下,聯儲局是否能夠在今年稍後時間減息。

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預期今年6月減息的機會已降到低於兩成,而到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位於5厘左右,這意味著今年只有一到兩次降息,每次減四分一厘。

顯然鮑威爾對通脹及利率的判斷是錯判了形勢,聯儲局一方面是擔心加息引發經濟衰退,同時不能排除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可能回歸重掌白宮,鮑威爾在政治壓力下對貨幣政策作出了某程度的妥協,但這種過早就減息作出的表態可以說是相當「犯規」,甚至是破壞了過去兩年聯儲局為加息作出的努力。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已經表態,稱6月聯儲局已經無機會減息,而下次調整利率是向上機會大於向下。

本地樓市方面,基於政府完全撤辣及曾經預期美國會較快減息,刺激一、二手市場均大幅反彈,翻查中原周末十大屋苑成交,在3月初剛撤辣後首個周六及周日,該行統計的十大屋苑成交量增至20多宗,升逾3倍,創逾一年高,原因是早前觀望的買家怕遲買會貴,入市決定明顯加快。

之後一個星期10大屋苑成交進一步增加,按周再上升近五成,不過好景不常,在發展商一手新盤減價、甚至願意蝕願情況下,完全搶佔了二手市場客源,由10大屋苑成交可見,每個周末錄得成交是每況愈下,到4月首個星期,中原統計10大屋苑僅有9宗成交,按周回落18%,是相隔6周、亦是撤辣後首次成交量失守雙位數。

同一時間,樓價亦開始出現疲態,由於一手新盤連環低價推售搶客,迫使部份二手業主減價沽貨,拖累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回軟,終止連升3周走勢,按周跌1.5%,跌幅更是近8個月最大。

事實上,CCL早前連升3周累升2.84%,一度近乎收復年內失地,累積跌幅收窄至僅0.09%,但目前跌幅已再次擴大至1.58%,而對比2021年8月紀錄高位191點,更下挫24.28%。由數據可以推斷,二手市場出現的「小陽春」已經斷纜,恐怕二手樓價會再次出現跌浪。

一手市場方面,因應政府完全撤辣,發展商加快推盤,令3月一手樓全月成交量達4,300伙,按月急升15倍,為逾25年來按月新高。但值得注意是,面對今年有近3萬伙潛在供應推出市場,發展商定價仍然克制,其中由長實及港鐵合作發展的黃竹坑港島南岸Blue Coast,第二輪加推銷售,在幾乎沒有加價情況下,次輪銷售已明顯放慢,由第一輪即日沽出96%單位,到第二輪已放慢至僅售出68%,可見「蝕本價」的綽頭已經失去宣傳效應,市場的購買力亦已經被消耗得七七八八。

我留意到有一些建制的評論員,荒謬地將Blue Coast熱賣,解讀成是港人信心回歸,是「由治及興」的證明,是「用鈔票投票」,為香港這座城市打了一個高分……面對這一些歪理,啼笑皆非之餘其實有點心寒:發展商賣樓純粹是商業決定,長實更是表明以蝕本價賣樓「蝕少當贏」,完全談不上是為樓市投下信心一票;至於入市市民不少都表明是眼見長實願意蝕賣,相信樓價好大機會見底才會入市,而且很大部份均表明是自用。硬要將賣樓成績同香港前景掛勾,其實是相當危險的推論,好像如今第二輪銷售稍為遜色,難道又要將港人對前景欠缺信心加上等號?要說好香港故事請用真實數據向全世界證明,而非用一些歪理或扭曲數據為自己開脫。◇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