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困擾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現代病」之一,經常便秘會讓本來就緊張的現代生活再添煩惱和壓力,而緊張和壓力又會反過來加劇人的腸胃問題。
那麼,一天去幾次廁所才算排便正常?幾天排便一次才算便秘?
香港註冊中醫師阮愛蓮在這一期《百病百醫法》中為大家解答相關問題,講解如何從大便形狀自我診斷身體健康狀況,並推薦了幾個日常腸胃保健的小貼士。
腸道是第二大腦
腸道對人體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的腸道內有上億神經元,可以說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大腸的內壁面積很大,上面有數以億計的微生物種群。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可以影響全身炎症、氧化壓力、血糖控制等,甚至影響到臉部會否長痘痘。
人體中70%免疫細胞生活在腸道中,所以免疫系統的強弱與腸道健康狀況關係密切。研究顯示,如果胃腸道有問題,可能會增加罹患流感等一些常見病的風險。
便秘會令人體代謝的廢物不能按時排出體外,不僅可能擾亂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引發胃腸道疾病等其它疾病,還可能讓皮膚變差,經常爆痘。
導致便秘的因素
人的疾病都與緊張和壓力有關,便秘也不例外,思慮過度和壓力過大,都會令胃腸道等消化系統紊亂。
便秘也與飲食息息相關。如果平時富含纖維素食物吃得少,肉吃得多,又不吃蔬菜水果,這都會引起便秘。食用辛辣食物過多也可能引起便秘。
還有一些情況,譬如腹腔有腫瘤,或孕婦的肚子已經很大,都會壓住腸部,大便就很難定時排出。
從中醫角度來看,「便秘」的原因多為腸道的氣血不足。中醫理論中的「血」主要作用是滋養身體和保持濕潤,而「氣」則可理解為構成人體生命的「能量」。如果人活動太少,久坐不動,氣血循環就容易受阻。
清理宿便才能讓皮膚光潔無暗瘡
阮愛蓮表示,在臨床上看到有些人臉上長了很多暗瘡,或者背部、胸口都有濕疹,這種病人多數都有便秘問題。
她解釋說,中醫的理念中,皮膚和大腸都屬於肺臟系統,皮膚不好,其實是和大腸的問題息息相關。要治療皮膚病應首先調理腸道,如果清理掉宿便,皮膚就會光潔、好看。如果大便不通,治療皮膚病的療效就不可能那麼理想。
每天幾次大便算正常?
阮愛蓮表示,一般來講,大便一天一次或兩次,有些人甚至三次、四次,其實都是正常的,只要一直都這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三、四天都沒有大便一次,甚至超過一星期一次,那就可以說是便秘了。
另外,有的人剛剛吃完東西就要立即去廁所,但又不是拉肚子,這就屬於腸道比較敏感,只要不是腹瀉就沒問題。
她說,臨床上有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可能會擔心腸道沒有足夠時間吸收營養,但如果其它方面都很正常,人也沒有消瘦,就說明有良好地吸收營養。
從大便形狀判斷健康狀況
什麽形狀的大便才算是健康?阮愛蓮表示,首先大便要呈條狀,質地不要太乾硬,要濕潤一點,但也不要散。長期呈散狀的大便是脾虛,需要補脾氣,即補充脾臟的能量,才可以令大便不再呈散狀。中醫的臟腑是一個偏於功能的、抽象的概念,不能簡單對應於現代醫學解剖意義上的器官。中醫所說的脾臟除了具有免疫功能,也具有統管消化系統的作用。
如果大便像羊糞那樣呈乾燥的小球形狀,一粒一粒的,那就屬於腸血不足,不能產生足夠的津液。
大便發生異常,也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如何判斷是否患了大腸癌呢?首先從大便的形狀判斷,例如雖然有時便秘,但在便秘的同時卻又排出咖哩狀的東西,有時甚至還便血,這種情況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有大腸癌的跡象。
三招保持腸道暢通
1、保持輕鬆心態
阮愛蓮建議,要想保持腸道暢通健康,首先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論是讀書、工作,還是在家庭和感情上,都要注意以輕鬆心態面對。
2、食療調理
可以通過食療來自我調理。中醫有一種治療便秘的方劑增液湯,包括玄蔘、生地、麥冬三味中藥,可以增加腸道中液體。這個配方也可沖茶喝。這適用於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對老年人比較適宜。「津液」是機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液。
對於氣血虛弱引起的便秘,可以服用當歸,或用黨參加當歸煲湯。
在食材方面,建議多吃海帶可以潤腸,用海帶煲粥、煲湯都可以。研究發現,海帶內的一種吸水成分可以有效改善便秘。
3、腹部按摩
另外,阮愛蓮說,每天推轉腹部也可促進腸道蠕動。坐著或躺著都行,一隻手搭在肚臍上,男左女右,另一隻手再搭在這隻手上,然後順時針推轉,慢慢從小圈變大圈,推36圈;停一會兒之後,再反時針推轉,從大圈變小圈,再推36圈,然後安靜休息一會兒。每天做兩次,久而久之一定有效。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病症,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