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的排便情況是否正常?很多人認為只要多排便,清空體內廢物就好,殊不知排便次數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是疾病所致。那麼,正常的排便狀況應該是怎樣的呢?

排便不順的主要原因

在分享這個主題之前,必須先說明排便不順的問題。有不少的人認為,便秘一定是攝取的纖維質不夠,所以便秘者應該要多攝取蔬菜、水果。不過,便秘一定是蔬菜、水果攝取太少造成的嗎?

中醫會將排便不順區分為是「虛證體質」或是「實證體質」所造成;如果是實證體質造成的,吃蔬菜、水果的確有用,可是現代人愛吃冰和生冷食物,在以往治療的病例中,女性便秘10個人中,有8個都是「虛」造成的排便不順,在這種情況下多吃蔬果,排便不但不會改善,反而讓「虛」的問題加重,得不償失。

值得注意的是,虛證體質者發生便秘,體內會產生熱,造成身體雖虛卻有上火、想吃冰涼食物的感覺,也容易誤以為是太燥而需要多吃水果;而且虛證體質本是氣血不足,攝取冰涼食物會需要更多脾胃氣血進行消化。如果有便秘問題,建議務必找信任的中醫師診斷與調理,切勿自行任意攝取飲食,以免越吃體質越虛。

照三餐排便正常嗎?

曾有一則新聞報道,一名上班族從來不抽煙、不喝酒,生活作息、飲食、排便都很正常,從來沒替自己安排健康檢查。在某一次就診時,護理師建議他順便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健檢,沒想到檢驗結果竟然呈現陽性反應,確診為大腸癌一期。藉由這一則新聞,提醒民眾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

民眾要維持平日飲食作息正常,這一點我相信可以做到,但是做到排便正常卻不大可能,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問題是在哪?事實上,一般民眾對於「排便正常」的定義並不很清楚,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一位醫師也太嚴格了吧!而我之所以要如此嚴格,就是因為如果定義不嚴格,怎麼能及早發現疾病前兆呢?不及早發現、及早改善,等到明顯不舒服時,也許已發展成為癌症,能不緊張嗎?

我家中有一位長輩對於多吃蔬菜、水果的說法深信不疑,認為一天排便3~5次是正常的,而他的理由是「照三餐排便很好啊!」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喝水是不是也要喝了立即排尿才好呢?但一般人都知道,喝了就排尿是頻尿,也知道尿不乾淨代表泌尿系統有問題。此2個說法相較之下,應該能分辨得出前者的邏輯不太正確。

後來,這一位長輩在某一段時間任意搭配飲食後,排便從一天3 ~ 5次變成10幾次,甚至便血,經過檢查證實是大腸癌。還好後續他願意吃中藥,排便調整為一天1~2次,也不再拉肚子,身體逐漸恢復正常。

另一個例子是我以前參加研討會學習「古經方」的同學,他一天腹瀉7~9次,一吃水果拉得更嚴重。在學習「古經方」後,明白吃水果容易加重腹瀉,而且大腸癌患者有很多是因腹瀉嚴重而查出罹患大腸癌;之後他調整排便為一天1次,而且也成形,恢復正常排便。

排便正常的定義

各位不妨試想看看,你覺得一天排便1次的人,相較於一天排便3次的人,哪一個人吃了等量水果後,大便次數會更多?哪一個離正常排便標準又更遠呢?當排便離正常標準更遠時,就代表離疾病更近了。排便正常的定義如下述:

不軟不乾。

呈深褐色。

每天1~2次。

成形的粗條狀。

排便不黏且有排淨感。

不稀不黏(擦時黏或沾馬桶都叫黏)。

如果不符合上述排便正常的定義,排便次數太多或太少、顏色太深或太淺、過軟或過乾、稀黏,這些基本上都算是排便異常。

「十問」是中醫診斷的步驟

很多人對於自己的體質完全不了解而前來看診,並提出一些問題,期待醫師把個脈就通透所有的身體症狀;其實醫師診斷是依據患者的陳述,所以「十問」就是非常重要的診斷步驟。

然而「十問」是甚麼呢?「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的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其中「問」共有10項,稱之為「十問」,而這十問分別是: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

如果不知道「十問」的定義,患者的陳述很可能在定義中是屬於不正常,但卻回答醫師說自己正常,這樣就陳述錯了,醫師就真的以為正常,跳過這個症狀沒處理,接下來的處方如何能開對?怎麼可能治未病?所以及早發覺異常就是發覺疾病的前兆,在前兆出現時好好處理,絕對不會生大病,而發覺疾病前兆,絕對只能靠自己。

摘自《中醫師默默在做的減法養生》三采文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