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委員會於2022年全年及2023年首季度,分別接獲1,160宗及330宗關於食肆的投訴,當中有一定比例涉及電子點餐的爭議,包括隱藏加一服務費、電子餐牌價錢與實際不符等等。

外出用膳是都市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復常後相約親朋戚友聚會的機會亦更多。不過,在享受美食之餘,消費者亦緊記要留意食肆收費細節,尤其是顧客需要自行掃瞄二維碼﹙QR Code﹚落單的做法愈來愈普遍,涉及相關投訴亦屢見不鮮。

消委會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公開了多個與電子點餐相關的投訴個案,有客人以二維碼系統點餐,當時「服務費」一欄顯示收費為0元,但結帳時收據卻顯示有10%服務費。餐廳解釋會在每晚6時後收取加一,而點餐系統啟用不久,部份設定有待完善,經消委會調解後餐廳同意向客人退回服務費。

另一個案投訴人到餐廳用膳,並以手機掃瞄二維碼點餐,當時電子餐牌顯示套餐收費為每位228元,投訴人合共點了兩份套餐,另加一份兒童餐及小食。投訴人離開餐廳後翻查帳單,發現兩份套餐收費共576元,即每位收費為288元,較電子餐牌顯示價錢貴60元。餐廳職員澄清該套餐正確收費為每位288元,並解釋電子餐牌仍未更新,同時向投訴人致歉及提出贈送甜品作補償,但投訴人認為職員應在下單前告知客人,並指出電子餐牌顯示相關資料已在當日更新,不接受職員聲稱「未更新」的解釋與補償安排。投訴人認為該餐廳涉及不良銷售手法,因此向消委會投訴。經消委會調停後,B餐廳表示願意向投訴人退回差額及當中的加一服務費,合共132元。

第三宗個案,投訴人與朋友到餐廳午膳,投訴人沒有點選飲品,餐廳職員主動遞上熱水給他。到結帳時投訴人發現帳單有一項「中國茗茶水」收費,二人合共40元。餐廳職員解釋熱水屬於「中國茗茶水」,故收費並無錯誤。然而投訴人指點餐紙上雖列明「另收茶芥」,但坊間普遍認為「茶芥」應包括熱茶及調味醬料,惟餐廳職員當時沒有提供過醬料,加上點餐紙上的英文翻譯為 「Prices are excluded condiment fee and tea charge」,「Tea」一字應無歧義,因此投訴人質疑餐廳有隱藏及強迫消費之嫌,遂向消委會尋求協助,要求餐廳退回40元,以及建議對方在點餐紙上清楚說明所有硬性收費項目及價錢。

涉事餐廳回覆消委會表示,餐桌上另設餐牌,最後一頁已列明所有固定收費,包括「中國茗茶/熱開水」為每位20元。消委會指出點餐紙與餐牌內容並不完全一致,促請餐廳再次考慮向投訴人退款。不過餐廳最終維持決定不變,但表示理解投訴人的不滿,同意改善點餐紙上的字眼。

消委會亦提醒消費者,入座前先向食肆了解收費政策及用餐安排。隨著不少食肆已引入電子點餐系統,消委會留意到部份消費者關注食肆的「服務費」是否可下調、甚至免收。消委會指,服務費涵蓋整個用餐體驗,包括食肆職員的款待、訂餐送餐等,食肆或會繼續徵收服務費,如徵收則必須標明有關收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