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一書的作者來探討,情感忽視與情感虐待會對孩子造成了甚麼樣的重大傷害與影響。

童年情感遭父母忽視的15大影響

讓我們先看看情感忽視的長期影響。欠缺母愛的人會碰到的問題並不令人意外,它們顯然跟欠缺好母親功能有關。以下是十五個常見的問題:

自我價值與自尊心出現缺口

欠缺母愛的人感受不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沒有被看見」的感覺尤其強烈。他們沒有獲得鏡像同理,也幾乎沒有得到支持與鼓勵,而且幾乎每一個人都沒有被愛的感覺(即使他們可能在理智上相信母親是愛著自己的)。

孩子最常用來解釋這種情況的想法是「我不重要」或「我一定有問題」。通常來說,他們欠缺發展健康自我意識的核心基礎。

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支持

欠缺母愛的孩子所得到的支持不多,這導致他們的自信心較低,內在支持也比較少,因為他們沒有好母親可以內化。

感受不到支持通常會表現為缺乏安全感和前進的動力:碰到困難時,你可能會直接崩潰;才剛進入正常的學習曲線(個體學習、實作表現的曲線圖)就承受不住,心中湧起不願面對挑戰的感覺。

特別「自給自足」的人可能感受不到這種支持的欠缺,因為他們早就學會了孤軍奮戰,但若是適當施壓,這層防衛就會瓦解,對支持的需求也會顯現出來。

難以接受和主張自己的需求

欠缺母愛的人通常會把需求當成禁語,因為這與他們的需求未曾被滿足,或是母親因為他們的需求而轉身離開的痛苦記憶有關。對這樣的孩子來說,需求通常是羞恥感的來源,是必須藏起來的東西,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抱持著需求是一種負擔的想法。

如果你不覺得滿足需求是你的權利,也不期待別人會回應你的需求,你就沒有辦法主張自己的需求。事實上,若母親沒有在情感上回應孩子的需求,有些人長大後幾乎完全無法在有需要時向人求助。

情感養份不足,充滿渴求

許多欠缺母愛的人都覺得,自己仍在努力填補小時候沒得到的愛。成年之後你或許會偏向癡迷型,仍在尋求情感依附,而不像有些成年人試著否認自己對愛的需求,切斷擁有親密情感的希望。有時候,他們會左右搖擺,一端是幾乎或完全不需要親近感,另一端則是極度渴求愛;就依附類型來說,這種情況屬於混亂型依附,說不定這正是你此刻的感受。

難以接受愛和維持親密關係

欠缺母愛的人經常對愛充滿渴求,但是這並不等於他們可以輕易接受愛,因為高度緊張與防衛心態會形成阻礙。親近另一個人意味著展現脆弱、需求與感受;偏向自給自足型、逃避型依附的人尤其難以做到。

欠缺母愛的人也欠缺親密關係的參考點,他們對於需求獲得滿足的期待比較低,如果在最初奠定基礎的人際關係中沒有獲得支持,長大後便很難相信別人真的會支持自己。

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有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如果自己值得被愛,母親肯定會愛他們。

在這當中,個性比較依賴的人或許會因為太黏人而嚇跑別人,還會因為另一半沒有提供他們渴求的完美愛情而生氣,他們的憤怒會把人推開,不斷複製這種得不到愛的模式。

寂寞和欠缺歸屬感

感受不到家庭的重視,會產生一種局外人情結,這會使你渴望成為團體或社群的一分子,卻又因為陷入相同的情境而感到矛盾不安。很多人會懷疑這世上究竟有沒有一個能接納他們的所在,這種長期孤獨源自童年沒有感受到被愛。

不知道如何處理感受

在度過童年的家裏,孩子若無法自由表達各種感受(或是只有失控的父母才能自由表達感受),以及母親沒有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調節或傳遞感受,都有可能在生活的重要面向製造缺口。

對許多人來說,學會辨識感受而不是藉由上癮行為發洩感受,一直是他們主要的治療課題;這些一直在壓抑感受的人,必須學會如何允許感受出現,並把感受的周期走完。

無所不在的匱乏感

欠缺母愛的人不一定會有匱乏感,但是這樣的人並不少,剝奪感可能深刻烙印在意識裏,致使它成為你的人生視角。你或許會覺得擁有再多的錢、再多的愛、再多的喜悅都不夠,而不習慣接收愛還會使這種匱乏感更加複雜。

若你的母親在心理十分吝於給予情感,通常你也會變得跟她一樣,無法慷慨地給予和自在地接受,於是,你遺傳了她在這方面的吝嗇(同時也繼承了她的匱乏感)。

掙扎感

對許多欠缺母愛的人來說,人生很難,維持生計、戀愛或只是單純地感覺正常,都要苦苦掙扎。前文提過孤兒院的寶寶有生長遲緩症候群,這裏的掙扎感是另一種版本的生長遲緩症候群。

憂鬱

憂鬱是許多人尋求心理治療的起點。憂鬱與失去、剝奪、需求未獲滿足、缺愛、自尊心遭受打擊、未消化的痛苦與失望、悲傷、欠缺支持等因素息息相關。憂鬱也是重大育兒缺陷的線索之一,尤其是當它從童年時期就開始,或是家裏有多個孩子曾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感到憂鬱或有自殺傾向。

成癮行為

成癮,是人在面對尚未被消解的痛苦時經常會出現的反應,與沒有能力自我撫慰和調節情緒,或是身體因為內在的某個提示而躁動並產生反應有關。如果你處理不了這些情緒和感受,你會慢慢借助成癮行為(通常是一種能提供某種撫慰或麻醉的行為)把它們推開。

情感匱乏的人尤其容易出現與食物有關的成癮症。食物也經常跟母愛聯想在一起,所以不難理解為甚麼有人會用吃東西來自我撫慰、遮蓋欠缺母愛所造成的缺口,當然了,用這種方式來滿足未獲滿足的情感需求,很容易演變成暴飲暴食與肥胖症。

力量被削弱

在這十五個問題之中,有許多都會帶來無力感,尤其是頭三個。

如果沒有正面的自尊心、強力的內在支持、無法健康地主張自己的需求,我們很難感覺到自己充滿力量。除此之外,如果母親沒有積極支持學齡前的孩子,沒有引導和讚美你逐漸提升的能力,你的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能否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可能會嚴重受損。

不過,這個問題可能在更早之前就已萌生──寶寶的第一項任務是呼喚母親,如果母親不回應你的哭聲,便會使你產生一種非常深刻的無力感,因此,不常回應寶寶的母親,可能會嚴重妨害孩子相信自己擁有影響環境的能力。

沒有安全感

碰到對孩子來說並不安全的情況時,欠缺母愛的孩子常常得保護自己。如果小時候沒有母親的保護,你的神經系統可能會用超高警戒模式來彌補這種欠缺;要關閉這種超高警戒模式並不容易。

依附是年幼的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主要媒介,所以非安全型依附也會削弱他的安全感。當孩子未能將好母親溫暖、撫慰的存在內化,就會缺少安心或安全感的來源。

完美主義與自我批判

假使母親不常給予愛或讚美,孩子會竭盡全力迎合他們認知中母親的想法。他們仔細檢視自己,為自己建立很高的標準,他們認為:「只要我表現夠好,媽媽就會愛我。」他們緊抓著這個希望直至長大成人。

然而,為了贏得愛與尊重而努力,可能會使我們做得比預期的更好,但也可能更差。事事都必須做到最好的人既不允許自己失敗,也不願嘗試得花長時間學習的事,因此經常還沒開始就先放棄。

找不到自己真實的聲音,因而無法追求熱愛的事

少了擁護者或啦啦隊、鏡像同理和無條件的接納,要找到真實的自我表達會困難許多──忽視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自我與人生。#

<本文摘自《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柿子文化提供>

●親子疏離?這些情感虐待父母無意間都常做

●情感忽視與虐待傷害很深 極容易毀掉孩子

●人體有70%的水 讓「水汽」流動才不會生病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