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排出大便的形狀,暗示著身體的健康訊息。如果出現腹瀉、便秘時,應該怎麼改善呢?在此醫師教你,針對大便的類型調整飲食內容,進而改善腸道健康。

大便的形狀分7個類型

人吃下去的食物經由胃消化、小腸吸收之後,呈粥狀液體送進大腸,大腸會開始吸收水份,讓大便越來越集中、成型,最後排出體外,而大便的形狀依照「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可分為7個類型。

第一型:    一顆顆的羊屎便,呈乾硬球狀。

第二型:    呈表面凹凸的香腸狀,外觀可見一顆顆「球狀物」相連,或是有凹凸裂痕的細條狀。

第三型:    呈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    外型像香蕉或蛇狀,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    斷面光滑、不成型的柔軟塊狀。

第六型:    斷面粗糙、蓬鬆的塊狀至糊狀。

第七型:    液體狀的稀水便。

多久排便1次才正常?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鍾雲霓說,每天排便3次,或是2~3天排便1次,都屬於排便的正常範圍。在排便正常的情況下,即使吃下去的食物裏有任何致癌物、刺激物,對腸道的刺激時間也不會太長,所以整體來說,致癌性、癌變性就會降低。

一旦超過3天排便1次,則可能有便秘問題,但如果飲食型態正確,水份留在腸道裏比較久,即使是腸胃蠕動慢的人,3天後排出來的大便也不至於太乾硬。

相反的,飲食型態不佳的人,大便還沒排出去就會變硬,而且很難在大腸裏滾動、前進,漸漸地被吸得更乾,就會造成便秘,因而排出二型大便,甚至是一型大便。

至於第五型、第六型和第七型大便,則屬於腹瀉,與腸道受刺激、蠕動太快有關。

利用飲食改善排便問題

● 補足3類食物 解決便秘

導致便秘的不良飲食型態,與膳食纖維、水和油脂攝取不足有關,在此進行說明。

1. 膳食纖維

纖維是糞便的「骨架」,能增加大便的體積,並使其柔軟。日常飲食多攝取高纖食材為佳,包括糙米、全麥等全榖雜糧類,芹菜、竹筍、地瓜葉、空心菜、龍鬚菜、菇類、黑棗、紅棗等蔬果類。

民眾如果不清楚蔬菜的纖維含量高低,儘量挑選深色的蔬菜吃就不會錯。

同心醫療體系營養師楊斯涵說,要留意餐點中的低纖維食物是否佔多數,比如瓜類蔬果、嫩葉、濾過的蔬果汁等。

多數人不愛吃口感較硬的菜梗,其實纖維含量高,還是要吃一些;尤其是胃口小的人,在有限的食量裏,一定要吃菜梗和纖維含量高的蔬果。

鍾雲霓補充說,曾經有一次在飯店吃自助早餐,看到一名年輕女性只夾高麗菜嫩葉,不夾高麗菜梗,當時她心裏想,如果再這樣挑菜挑個10年,很可能就會到大腸直腸外科就醫了,因為高麗菜的纖維並不是很多,如果又不吃高麗菜梗,纖維攝取量會不足。

雖然菜梗確實不怎麼好吃,但是為了健康著想,一定要試著吃下去。

2. 水

水份能促使大便柔軟、不乾硬,也能幫助排便更順暢。

楊斯涵表示,曾經遇過一些長年吃素食,以及吃很多蔬果,卻仍然有便秘困擾的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份攝取不夠,腸道裏缺乏水份柔軟大便,所以造成大便太乾、太硬。

3. 油脂

油脂能潤滑腸道,刺激消化道蠕動,也能幫助排便更順暢。日常飲食應補充適量的植物性油脂,避免吃無油脂的水煮餐。

另外,長期久坐的上班族、行動不便的銀髮族等活動量少的族群,沒有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或經常忍住便意的族群,以及需要長期服用止痛藥、鈣片、鐵劑等藥物的族群,都容易發生便秘的問題。

如果是藥物引起的便秘,除了可以請醫師開立軟便藥物之外,也可以飲用黑棗汁改善;但是黑棗汁對腸胃道比較刺激,有腸胃疾病者,無論成人或兒童,都應該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之後再飲用。

● 補充益生菌、養腸道 告別腹瀉

第五型、第六型大便屬於輕微腹瀉,要避免攝取會刺激腸胃道的食物,例如:牛奶(乳糖)、油炸物、辛辣食物。

同時還要多補充水份、益生菌(口服益生菌、優酪乳、優格),以及含果膠的水溶性纖維食物,例如:燕麥、蘋果、秋葵等。

有腹瀉困擾的人,吃益生菌能補足腸道好菌種,但是日常飲食攝取的蔬菜量,一定要足夠。

鍾雲霓表示,她不會限制腹瀉者吃油炸物、麻辣鍋,但一定要多吃蔬菜。很多人認為,腹瀉就不要吃蔬菜,其實蔬菜是穩定腸胃的食物,纖維在腸道裏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水、收集大便殘渣,以及形成蓬鬆又好排出的大便。

纖維同時也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培養出好的腸道菌相。日常飲食攝取的纖維只要足夠,就不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腸道即會保持穩定,而且不會吃一點刺激性的食物,就發生腹瀉。

這是因為好菌會幫助疏緩發炎物質、分解致癌物,即使是吃下壞菌,也會被好菌排除,不會留在腸道裏。

至於造成腹瀉的原因,有可能是腸躁症、腸道壞菌多,或是腸道長期處於容易發炎的狀態。

第七型氏液體狀的稀水便,屬於嚴重腹瀉,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通常是被細菌感染,例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慢性腹瀉則可能是癌症、肝腎相關疾病引發。

楊斯涵提醒,嚴重腹瀉者要先禁食,讓腸道休息,並注意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同時要前往就醫,等狀況好轉再進食;好轉之後,要先吃清淡的食物如米湯,再補充富含果膠的蘋果汁;等到完全痊癒,再開始吃纖維比較多的蔬果。

腸道壞菌多的大便類型

有一些民眾或許有這樣的排便經歷:先排出成型的大便,接著排出糊糊的軟便,而這種大便很難分類是屬於哪一型。

鍾雲霓表示,大便一定是前面先形成的比後面乾,因為水被吸得最多,後面形成的大便再推擠它往前移動;在正常情況下,狀態穩定的腸道,吸水、移動大便的速度差不多,可以形成整條成型的大便。

當腸道不夠穩定,蠕動會時快、時慢,有可能前面的大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比較久,後面的大便因為腸道受刺激、蠕動變快、分泌慢性發炎物質等情況,而無法吸收水份,才會產生這種前乾後軟的大便。

發生上述這些情況通常是自律神經不穩定,也與腸道壞菌多有關,但要留意的是,壞菌包括胃幽門螺旋桿菌,而且腸胃道是連通的,所以經常排出這類大便的人,比較容易罹患胃腸道潰瘍、腸躁症等病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