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後一句的謝言,我的演講完結,看著馬斯教授難以詮釋的表情,我緊張非常!

教授可能在我完結之後,要略為思考一下我的實習內容,所以表情比較嚴肅。幸好,他見我望向他,笑了一笑,面有喜色,我心頓時安落下來。

教授先說:「非常好,投影片結構分明,圖文整潔,不多不少。」我心中暗喜!

不過現在轉入問題環節,此處我全無準備,可謂任人魚肉,開心也好,還是不敢怠慢,仍然目不轉睛望向教授。

還好經過上兩回合的「觀戰」,知道馬斯教授問題都是意思意思,求個互動,也不是要你深入討論技術問題,對於教授級人馬來講,我們的實習工作可能沒有甚麼技術含量,也沒有認真討論的空間。

實習期間,我幫忙設置了一個模擬系統,用作測試控制器的反應,他便問了一個問題,要我解釋一下測試信號是硬體還是軟件產生,又問測試後系統有沒有出甚麼問題。

我立刻打開投影片,重新展示相對的圖片,略為解說模擬系統的功能,並且回歸實習的經驗:我的確有跟公司客戶一起測試,結果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完美,往後出問題的話,責任肯定不是公司的工程師。

這裏我也可以分享一下我對德國工業界的感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德國的工程界聞名於世,但我自身的經驗是,他們的工業工藝(德語稱為Handwerk,類似英語的Craftmanship,但不一定是木工金工的手作技工層面)可以非常細緻,但官僚主義和追求穩定的思維,有時候變成教條式的限制,工作的時候,未必會有冒險和進取的精神。

以前工作的時候,會費很多時間跟客戶溝通,去寫「Lastenheft」和「Pflichtenheft」,這兩個字我不知道中文該如何翻譯,英語大概都翻譯成Specification,就是「規格」的意思。但德語講「規格」常分成這兩個字,一個對應客戶的要求,一個對應負責項目的公司,可見他們對於釐清責任有一種執著。

而且交貨之前,必定會做一次所謂的PDI (Pre-Delivery-Inspection),客戶會來到負責的公司,檢查清楚兩個規格內的全部要求有沒有達到,他們測試完畢,確認收貨的一刻,責任就轉移到客戶身上,機器如果出現不符合規格的問題,負責項目的公司就不會再進行免費修改。

以前在專欄也提及柏林新機場接近10年的工程延誤,令到德國效率的神話破滅,其中有一個延誤就是因為有一個通風裝置的消防要求不達標——有沒有其 它可行的方案?沒有,沒有一個德國人會夠膽承受一旦火災發生,有人命傷亡的責任。光是處理這個裝置的問題就用了兩年時間!

所以,話說回來,馬斯教授問這個問題,還是有一點深度,如果模擬裝置不可靠的話,出事之後,德國人一定會釐清責任問題。雖然他沒有問,我還是自己先推演出來。

看他反應,也滿意我的答案,還側一側身子,跟旁邊的烏先講:「你看到分別了嗎?」烏先尷尬地急忙說:「看到!看到!」

一天光曬!演講有驚無險,超額完成,就到報告討論的會面。教授會跟學生單對單面談,討論報告內容,並即場評分。

依照報告順序,烏先先進教授房間,我就跟亞昂談了起來,才發現原來他…◇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杉下說德文》的專欄文章到

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presentation5/

有意見?對學德文或某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

歡迎聯絡作者: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