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經過香港街頭,遠遠看到店舖門口擺著的銅壼與銅鼎,就知道這是一間涼茶舖。時代變遷,銅壼變成了不鏽鋼容器,老一輩對的器皿講究也漸漸被後人遺忘。昔日沒有電子設備加熱,銅鼎就是當年重要的龜苓膏保溫器皿。如今標榜「清熱解毒」的龜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時並非如此。所謂的「涼茶」其實並不「涼」?今期文化專題「涼茶趣談」繼續由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筆者兒時對涼茶的印象一直都是「好苦」,母親煲好的涼茶一般不願喝。直到長大後,發現有幾款涼茶的味道還不錯,五花茶、火麻仁、夏枯草、銀菊露等等滋味清甜潤喉,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涼茶分為「苦茶」和「甜茶」,功用不盡相同。龜苓膏也是筆者自認為從小吃到大的「清熱解毒」好物,聆聽鄧家宙回顧龜苓膏歷史,顛覆了筆者的觀念。

涼茶不「涼」 銅壼與大鼎變香港涼茶舖標誌

「香港的涼茶舖有兩個標誌(ICON),一個是裝龜苓膏的鼎,一個是葫蘆形的銅壺,這兩個容器相信只有香港才將它們變成了ICON。廣州的傳統涼茶舖其實過去沒有賣龜苓膏的,是八九十年代以後才引入的。」鄧家宙展示了幾張涼茶舖的相片,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近百年歷史的恭和堂葫蘆狀銅壺和黃銅爐鼎,歷經歲月洗禮,仍然古雅、鋥亮。

鄧家宙解釋,涼茶其實並不是指溫度上的「涼」,過去飲涼茶多是熱飲,是流傳至今才有凍飲。從一些有歷史的涼茶舖招牌來看,用字是「凉」而非「涼」,是指涼性草藥煲煮成的茶湯的專用名詞,所以根據港九生藥凉茶商聯總會的說法,「凉茶」才是正字。

舊式涼茶壺。(受訪者提供)
舊式涼茶壺。(受訪者提供)

講到銅鼎,鄧家宙分享,銅鼎主要的用途是保溫,製作好的一碗碗龜苓膏浸泡在熱水中,銅鼎底部設有暗格,可以放置炭盆加熱,保持溫度。涼茶的銅壺也是一樣用碳加熱,具有保溫的功效。銅器本身有殺菌作用,也有益於健康。過去的銅壺是葫蘆形狀,葫蘆在傳統文化中有「擋煞」的意義,所以過去的涼茶舖喜歡訂製葫蘆銅壺。

楊春雷特效涼茶的銅壺。(曾蓮/大紀元)
楊春雷特效涼茶的銅壺。(曾蓮/大紀元)

百年老字號恭和堂引入龜苓膏 與油麻地歷史息息相關

創辦於1904年的恭和堂,始創人為清朝御醫,嚴氏先祖嚴綺文太醫,於同治期間研製出專為皇室醫治血毒頑疾的龜苓膏,其後告老還鄉,將宮廷藥方帶入民間,令平民百姓亦得以受惠。根據「恭和堂」網頁資料,香港開埠初期,嚴太醫之子永昌子承父業成為中醫師,並於油麻地創立恭和堂行醫,為坊眾醫治各類疾病。當年的油麻地乃煙花之地,不少娼妓及知識水平不高的勞動階層因尋花問柳而染上性病,嚴永昌先生遂以祖傳單方製成龜苓膏,為不少人醫好花柳病,從這時開始龜苓膏便流行了起來。

至於龜苓膏的「清熱解毒」功效,鄧家宙指其實是近年來的廣告宣傳語。過去的涼茶舖並沒有標榜龜苓膏可以「清熱解毒」,這一說法來自海天堂的廣告詞,根據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提出龜苓膏的保健功能,將「排毒」、「養顏」這些字眼加入涼茶、龜苓膏的宣傳語中,給大眾的印象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下期的「涼茶趣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期,將與大家分享涼茶近年來的轉型歷程。◇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受訪者提供)

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
鄧家宙編著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涼茶》,系統地整理了涼茶在港的發展足跡。(受訪者提供)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