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意義。由構思、創造到表達,每一幅作品都是其創作者的心血結晶,同時載著創作者想表達的訊息。

曾於英國求學,於香港從事全職藝術創作的Arkisan,2021年9月決定以BNO Visa移居英國,延續著她畫家的角色。她現於倫敦的大小市場內出售畫作,作品有呈現香港抗爭的場景,也有與香港文化有關的物件。

「我較認為自己是一個Go with the flow的人,我依然有一些事想繼續做,有一些說話想表達。」Arkisan說

Arkisan指,她所做的就是與當地人分享香港所發生的事,同時提醒香港人,不要因為時間過去而淡忘。

「我大概在大大小小的市集擺了好幾次檔,英國的本地人比想像中更願意花時間欣賞我的作品。他們部份曾經到香港居住,有時也曾於香港工作,當然有些人是連香港是甚麼也沒有概念。」

Arkisan很意外英國人會願意了解她的畫作。她與當地人不時會就作品所帶出的訊息和畫面交流。

在一名為「從磚陣到世界」的展覽中,Arkisan認識了一對本地情侶。當時Arkisan在忙別的事情而不在攤檔內,二人等了半小時才能與她交流香港的情況。他們這種花時間的等待,令Arkisan她有點喜出望外。

「Soft Culture(軟文化)也很重要,就如日本一樣能把日本文化打進國際市場。暫時我以香港的地方和食物作主題,希望能有同樣的效果。」Arkisan的作品中有與抗爭無關的主題,例如是傳統唐樓的紙皮石地板和地舖的鐵閘。

Arkisan最希望是把香港的文化像日本動漫一樣帶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認識香港文化。

然而,文化類的畫作,卻令她受到質疑。面對批評她是否已把過去的抗爭都忘記得一乾二淨的人,Arkisan表示即使是落力花唇舌解釋,也不得要領。

Arkisan說:「你知道,有些人就是如何解釋也說服不了,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

可幸,對於香港抗爭情境的作品,沒有人質疑她在吃「人血饅頭」。她說:「至少沒有人直接的批評我。」

「其實文化類的作品也能吸引當地人的興趣,如對上一次在香港冰室的展覽,也有些當地人在品嚐完冰室的食物後,走到檔攤和我分享他們對香港食物的感覺。」她又提到,有位英國人指住她有關鐵閘的作品詢問為何物,Arkisan也花了點時間去解釋那是香港唐樓的舊式鐵閘。

藝術使人治癒,亦能治癒作者自身。「我的作品都是治療自己,再治療他人。我相信每一幅作品都有著治療的角色,同時引起共鳴。」Arkisan表示,一個最少的支持,或者作品能引起到大家的共鳴,哪怕只有一個人,都是她現在創作的目標。

但對於會否回港,Arkisan表示這刻的香港令她「不敢搏(嘗試)」。但她當然希望到最後,香港人都能以另一種方式,堂堂正正返回香港。這正是她喜歡以鯨魚為題的原因

她解釋人們會對鯨魚浮上水面引頸以待,故於她而言,鯨魚是代表著希望和向前望的象徵。因為她把與鯨魚有關的作品都置頂於她的Instagram專頁當中。

在香港,單靠賣畫維生在經濟上也很勉強,到了海外,情況又是否一樣呢?Arkisan則說,相比英國,她在香港的消費並不多。加上,她在香港時,畫作的受眾也是以香港人為主,故收入上尚算能維生。

然而,人在外地,一切都變得困難。她說:「在英國,生活上的開支增加了,例如租金和膳食方面。雖然我不是追求高收入的一群,但現在的收入是有些困難。但我頗享受這種轉型過程,暫時不會放棄畫家的身份,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談及未來,Arkisan表示她有一個更遠更宏大的目標,但所須的時間和心力都較多,故此刻尚未實行。「我希望之後能把香港人在海外的故事,以畫作的方式呈現。」@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