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筆」? 論衛斯理的「爛尾故」
倪匡離世之後,悼念之時,網上亦出現對他「文筆」的爭論。有人說他文筆平平,無華麗修辭,稱不上是上佳的文學作品;反之,亦有人認為流行文學的成功,就是建基於平實而仍能觸動大眾人心的風格。
誠言,以國際科幻文學舞台的高度來看,大部份衛斯理故事的架構和文學技巧不是很宏大。海萊因的硬科幻小說,專業「硬度」夠高,科學迷看得過癮;而阿西莫夫所寫的機械人系列,聞名於世,尤其「機械人三法則」更為讀者津津樂道。阿西莫夫的小說,能夠有跨越科幻文學、倫理學、機械人學的探討,格局不得不說是另一個層次。
而衛斯理故事發展的最後走向,亦經常受人非難。某些時候,小說的情節無法扭轉之後,就會以虛無的外星人為藉口作說法,因為有外星人,所以就如何如何,失卻了一個精彩故事的結果,令小說虎頭蛇尾。
《不死藥》就是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爛尾」小說。故事圍繞著一種由荒島土人所研發出的不死神藥,服用後可以長生不老,但一旦服用,之後停止,就會變成白癡,跟2011年的電影《逆天潛能》(Limitless)有幾分相似。
故事最後,衛斯理服用了不死藥,而他也無法再取得新的藥,本來註定要變成腦癡呆,但最後竟然就說因為他是連載小說的主角,有世界頂級醫生的協助,自然逢凶化吉,雖然故事本身好看,但到最後這樣忽悠讀者,實在令人氣憤。
但須知衛斯理系列早期的作品是在《明報》連載的,有寫過中篇(超過兩三萬字)敘述性文體的人,都知道沒有一定布局和鋪排,很難寫得好。能夠在故事發展的階段中不斷創造新的推進,可見他仍然是有著過人的才能。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
瑕不掩瑜,倪匡先生的成就,的確不是所謂的「文筆」,無謂的語言堆砌,不是他的風格。他的文字最令人吸引的,當然是科幻內容上源源不絕的創意。
我認為「文筆」一說,確實太過模糊,修辭技巧多寡,可能在寫藝術文體或新詩的時候,比重較高。但小說的語言風格,其實都要以展現創意內容為依歸。
我跟每一個跟我學德文的學生都講過:語言對極大部份人來講,是溝通的工具。那麼既然是工具,我們就只需要學好怎麼用,而不需要理會工具的「華麗性」。你要打一口釘的時候,要選合適的槌子,也要知道怎麼揮動它;但它是紅色的還是藍色的,上面有沒有甚麼精巧的圖案,大可不必理會。
所以我在德文教學的時候,會講「傳訊意圖」和「語言功能」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你說話或聆聽的時候,必須要展現自己或抓住對方說話的目的,並用某些特定的字眼和句式來實現這個語言上的功能。
倪匡先生對於我來講,就是把小說的科幻創意,通過平實的描述,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說故事的目的達到了,甚麼「文筆」不好的講法,其實略嫌多餘。
創意才是令我們沉醉在衛斯理世界的原因
確實不幸,我的記憶力特別差,雖然看遍了衛斯理系列的所有著作,但讀過了,過幾年,就有如水過鴨背。例如現在大家經常分享《追龍》內有關城市死亡的講法。老實說,這本小說對我的衝擊沒有很大,反而很多其它的小說,內容上均是極度創新,令人一看難忘!
《頭髮》對於宗教來源的解釋;《藍血人》對外星人的探討;《木炭》對靈魂的存在形式進行假設;《大廈》以相對論解釋其它維度空間的可能…有看過衛斯理的朋友,可有同感?
字裏行間,浩瀚宇宙,從古到今,在彈指之間就可以縱橫穿梭。衛斯理小說最誘人的地方,就是把文字化成超越物理界限的太空飛船,隨時帶我們走到無盡天際,看到自己的渺小。
學習德文,可能很多人會先講工作、移民、升學,但我以過來人的經驗來講,掌握了這門外語之後,最令我覺得感嘆的,是握住了進入另一個文化空間的鑰匙。
下次專欄繼續跟大家講幻想和創意。◇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本文到: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wisely2/
有意見?對某個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歡迎聯絡作者:
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