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有香港人才會如此沉迷批評其他香港人的英文口音和英文水平。

學了德語一段時間之後,再親身體驗教授德語發音的困難,我對口音當然有另一個看法。

我認為講德文的話,口音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不同的「要求」。

第一個要求是『溝通』。

語言的首要功能是進行溝通,如果你講的口音離譜到別人根本聽不懂,或者容易產生歧義,抱歉,你真的得下苦功改善。

還記得初學德語的時候,Schlaf,scharf,Schaffen,Schaf……這幾個詞,要分辨起來,不論是聽,還是要自己講,都會使人瘋狂。或者德語比起英語多出來的變元音(Umlaut),初學者肯定會在嘗試發音的時候出錯。但是無論如何,A的音不能讓人聽成O的音,O的音又不能讓人聽成U的音。

嚴格來講,這不是「口音」的問題,而是發音「對錯」的問題。

如果有學生向我學德語,發音有些字我聽不明白,我會非常用心地幫助他改正。

第二個要求是『藝術』。

德語是一門語言,但也可以是音樂和藝術的載體,德文有大量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家和作品,包括詩歌等追求音韻和文字美感的文體。要口音聽起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發音、音調、韻律都可以有無限的追求。

但是如果你不是學習日耳曼文學,教授德語,或者幫外交人員翻譯感情豐富的對話的,我個人覺得追求口音的好壞,並非學習重點。

蕭叔叔(蕭愷)是一個我非常尊敬的人,為甚麼呢?因為從他寫網誌的時候,我就看到他如何從F字學起英語。這種獨特的切入點,老實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或者做得到的。但現在蕭叔叔的完美口音,似乎成為了部份英文學習者的一種宗教式追求,彷彿口音不夠好,英文水平如何高亦是徒然,然後想要模仿他,花大量心力去練習。

不要誤解,我絕對認為能夠有地道的口音,有其值得令人欣賞的地方,畢竟蕭叔叔也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訓練,才能達到讓英國人都覺得他了不起的境界,聽起來如沐春。但是相比於他的口音,去學習如何運用地道的英語,學習更多能夠令自己表達能力更好的方式,我覺得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可能會有更大的幫助。

我記得在德國讀大學的時候,我認識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納米比亞、黎巴嫩、保加利亞、俄羅斯⋯⋯的同學。真的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來自納米比亞的同學,學識淵博,可以和我討論中國歷史上『四人幫』的影響,而且英語也講得非常好,只是他有濃重的非洲口音。

可能很多人聽到他的口音,就自動覺得他英語不好,但你仔細聽,他使用的句型、生字,都是拍得上一個英國人的。口音這事,就像他身份的一個標記,就像他的外表、身形一樣,實際上是構成身份的元素之一。

德國位處歐洲中心,外國人甚多,德國人也早已習慣了聽土耳其口音,波蘭口音,西歐口音,為甚麼要逼著自己練出一個Hannover腔呢?

回想一下,古天樂賣廣告,「神者撚,撚太撚」,其實也可以有一種香港人獨有的霸氣。◇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