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師的離開

倪匡先生的生命「配額」終於用完,離開我們了。理解這位殿堂級科幻大師的故事和人生觀,就很清楚,他面對死亡的時候,可能有痛苦,但不會有恐懼,亦不需要我們的惋惜。

在他離世之後,我的社交媒體網站均被「洗版」,這個聲稱自己沉迷財氣酒色的文壇巨人,對於華文小說和香港文字界的影響力,大家有目共睹。

畢竟,倪匡先生的文字影響了一整代的香港人。

而我也不例外。

我的「落坑」記

在中學的時期,我是把整個「名窗」系列的衛斯理小說都看過的。超過一百本的科幻小說,說多不多,說少也絕不少。

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成就。

我還記得當時去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每一次都到那一個放滿科幻著作的書架,看看有哪一本衛斯理小說還沒有被借出,而自己還沒有讀過,就趕緊抱回家,十本八本,放在床頭,晚上挑燈夜讀,有幾次都是開始讀,一口氣讀到兩三點還是手不釋卷,以一日一本的速度走過衛斯理的奇幻世界。

除了衛斯理系列,還包括少量的原振俠系列和木蘭花系列,也因為看了衛斯理而特意尋寶。

所以,「衛斯理」這個只在虛幻世界存在的人就在我的文字世界內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跡。倪匡先生也令我愛上寫作,我在中學時期也會依照他的寫作風格在作文練習上面「一試筆鋒」(可惜文筆仍然十分拙劣)。以至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把成為一個作家當成我的夢想。

而我自小就對自然科學有濃厚興趣,這種把科學和天馬行空的創意結合起來的文體,更加令我嚮往成為一個對物理學有深入認識的人。

他在《透明人》中分析了透明人的視力問題,以光學的物理限制配合「如果有透明人」的無限創意,令我感到驚歎;而在《聚寶盆》中,把這個神話傳說中存在的器具,解釋成「太陽能立體複製機」,從原子科學的角度來講,核裂變核聚變的確可以讓物質跨越元素的界限。

倪匡的文字雖然沒有令我走上成為作家、物理學家的道路,但我對寫作、創意思維、工程學和語言的喜愛,「衛斯理」實在功不可沒!

倪匡和我的筆名

倪匡先生本名是倪聰,而他說過他的筆名「匡」,是隨意從辭海揭出來看到的。而大家都可能聽過,「衛斯理」這個筆名,也是他在乘車的時候,看見「衛斯理村」的路牌而靈機一觸,取而用之。

來到德國之後,我都想延續我的寫作,分享我在德國的觀察和感受,自然要找一個筆名。當初撓破頭皮,也想不到一個合我自己心意的。

當時我就翻看了我以往的寫作,想起了倪匡先生「揭辭典」和「以地名作筆名」的做法。我便依樣畫葫蘆,嘗試翻譯我的在德國的居住地,最後音譯成「石賈墨」,就是我過往在德國居住地所位處的街道。

對了,接觸倪匡的文字,時間在十幾年前,但仍然延續到我在德國的生活。

下一篇專欄文章,我會跟各位讀者分享一下我對「文字」、「創意」、「學習外語」的感受。◇

註:感謝《大紀元時報》授權轉載本文到:http://www.stegermatt.de/blog-epochtimes-wisely/

有意見?對某個德國主題特別感興趣?歡迎聯絡作者:mailto:stegermatt@stegermatt.de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