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炮台山富利來商場掛起了一幅幅手繪作品,一幕幕港人熟悉的場景盡在眼簾,舊式唐樓、富豪雪糕車、中式帆船、山頂纜車、荔園⋯⋯有的仍在,有的已經消失,訪客在畫作前佇足,這些畫作,似乎喚起了他們內心深處的一些記憶。張君豪為最新出版的《香港景搜》簽上名字,這是他第三部的「景搜」系列。四年前出版第一本畫作,和今時今日再出書,感覺已完全不同。

張君豪最新出版的畫冊《香港景搜》,畫出港人記憶。(陳仲明/大紀元)
張君豪最新出版的畫冊《香港景搜》,畫出港人記憶。(陳仲明/大紀元)

拿起畫筆,一筆一劃勾勒出港人最熟悉的場景,面對移民潮,這兩年再次手繪香港的風景,張君豪別有一番感觸:「我想表達一個舊香港的回憶,裏面畫的好多東西你會慢慢看不到了。」即使當下電腦繪圖流行,他認為不及手繪來得實在,尤其過去港產漫畫是全手繪製作,出身「景手」(繪畫故事場景)的他對傳統手繪有一種堅持,認為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工藝。

當「景搜」成為記憶

張君豪翻開今年出版的畫冊,細數一頁頁風景帶給自己的記憶:「我好多身邊的朋友移民,畫《香港景搜》,希望他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就好像與家人合照一樣,可以懷念一下以前的香港。」

在張君豪的第二部作品中,畫出了華富邨的特色場景,表現特有的港式屋邨生活,他笑言:「其實每一個屋邨就像香港的縮影這樣,基本上一個屋邨已經一切齊全,可以滿足日常起居、購物的需要。那時候的氣氛、人情味,和現在很不同。」

張君豪分享,每一頁的風景都承載著彼此的記憶,希望大家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對香港這個「家」感到自豪。(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分享,每一頁的風景都承載著彼此的記憶,希望大家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對香港這個「家」感到自豪。(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筆下的珍寶海鮮舫,與這一香港地標道別。(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筆下的珍寶海鮮舫,與這一香港地標道別。(受訪者提供)

繪畫第一部時,張君豪已經想過用「香港景搜」一名,但始終沒有勇氣,覺得這個牌頭太大、有壓力。於是使用「港漫景搜」(諧音「港漫景手」)來形容是自己的作品。今年的形勢讓他決定使用最初浮現腦海中的名字,幫助大家將屬於香港的回憶喚醒,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對香港這個「家」感到自豪。

富利來「死場」不死 本土情懷畫展體現彼此扶持精神

在張君豪的一幅畫作中,留下了「富利來商場」進行大翻新前的外觀,粗獷的手寫招牌展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未來要更新的招牌,或不會再有昔日的味道。也許,沒有人能阻擋時代變遷的腳步,作為畫家能做到的,就是把那一刻的風景記錄下來。

在張君豪的一幅畫作中,留下了「富利來商場」進行大翻新前的外觀,粗獷的手寫招牌展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受訪者提供)
在張君豪的一幅畫作中,留下了「富利來商場」進行大翻新前的外觀,粗獷的手寫招牌展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和多年來活化富利來商場的南叔成為好友,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做保育。今次張君豪的畫作在「阿叔商店」寄賣並舉辦畫展,源自彼此間的信任及一片對本土文化的情意結,張君豪感慨道:「我們的理念好相似,我們這些仍留在香港的人,有沒有辦法為香港做多一些保育、活化方面的事情呢?」他相信一切都是彼此扶持,富利來商場有段時間成為「死場」,南叔主動搞活化,以便宜的租金提供店舖給年青人,鼓勵年青人創業,並不時與各類藝術家合作舉辦展覽,帶旺場地。疫情期間出書、做展覽,需要面對市場低迷、環境頗不穩定的情況,張君豪坦言自己鼓起了十分的勇氣去實踐。

張君豪(左)得到南叔的支持,將畫作在「阿叔商店」寄賣並舉辦畫展。(陳仲明/大紀元)
張君豪(左)得到南叔的支持,將畫作在「阿叔商店」寄賣並舉辦畫展。(陳仲明/大紀元)

他慶幸得到了南叔等一眾好友的支持,趕在「第五波疫情」嚴厲的「抗疫」措施前出版了圖書,並成功舉辦了展覽,銷售量亦較為理想。甚至有移民英國、美國的朋友,都相繼訂書,幫助將畫冊銷往海外。很多計劃移民或已移民的朋友紛紛購入畫冊收藏,盼將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記憶留在那一頁。他感恩,港人無論身在何方的那種支持,自己可以用作品將大家的心聯繫在一起,所展現的亦是一種彼此扶持的精神。

張君豪為最新出版的《香港景搜》簽上名字,這是他第三部的「景搜」系列。(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為最新出版的《香港景搜》簽上名字,這是他第三部的「景搜」系列。(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在「阿叔商店」舉辦畫展。(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在「阿叔商店」舉辦畫展。(受訪者提供)

電腦不可取代手繪基本功

翻看張君豪的畫作,細膩的線條和富有層次感的透視感令人印象深刻。他解說,自己的創作和一般的城市速寫不同,要講求透視、構圖,尤其是場景繪畫方面,線條的運用更是講究,需要非常細膩地排線打網,處理光暗的效果,一筆一劃都頗費心機。這些繪畫經驗,來自他二十多年前步入漫畫行業,當時的港產漫畫仍然流行,繪畫分工細緻,他主要在港漫產業中做「景手」,繪畫故事中的場景。從那時起,他就非常留意身邊的風景,將社區所見融入畫作之中。夢想成為「漫畫家」的張君豪,發現加入漫畫公司並不如所願,自己不過是產業鏈上的一個「零件」,雖然繪畫基本功越練越純熟,但並不能自己主導創作。在2015年,他離開香港漫畫製作界別,於社福界擔任工場訓練幹事。

沒想到離開漫畫界,反而令張君豪重新拾起對繪畫的興趣。過去一直幫別人出書,從未自己出過書。當漫畫已不再是他的全職工作,他更加珍惜空閒時的繪畫時間,不時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作品。2018年,他與好友成立了「螢點制作」,除了一般的漫畫創作外,他還將多年來手繪的香港街景整理成書,《港漫景搜》第一輯由此誕生。

獅子山、中式帆船、舊式唐樓⋯⋯一幕幕港人熟悉的場景盡在眼簾,這是畫家張君豪的近期作品。(受訪者提供)
獅子山、中式帆船、舊式唐樓⋯⋯一幕幕港人熟悉的場景盡在眼簾,這是畫家張君豪的近期作品。(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認為,電腦不可取代手繪基本功,傳統手繪也是一門需要堅持的工藝。(受訪者提供)
張君豪認為,電腦不可取代手繪基本功,傳統手繪也是一門需要堅持的工藝。(受訪者提供)

每逢夜晚、周末、假期,張君豪就會拿起畫筆創作,他認為傳統的手繪並不能用電腦取代,如今越來越多人依賴用電腦繪畫,並不認真學習基本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倒退。他解釋,過去學漫畫最基本的是學素描,透過線條表達層次和光暗的效果,再去研究如何畫出立體感,傳統的繪畫技能要靠不斷地練習才能達成,手繪的溫度、表現的感情色彩,比機械化的電腦繪圖要溫暖得多。繪畫香港風景的時候,他希望表達出豐富的畫面,每一個角度欣賞都可以有層次感,而且能讓觀眾細細品味當中的意義。對於當下一些畫家用色塊拼接的抽象畫,他表明這並非自己的風格:「我的畫法,就是我要有我的基礎,我要有我的構圖,我要有我想表達的東西,有完整我需要的東西,畫一些有具體意象的作品。」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給讀者最直觀的體驗,而非抽象的表達。

繪畫香港風景的時候,張君豪希望表達出豐富的畫面,每一個角度欣賞都可以有層次感,而且能讓觀眾細細品味當中的意義。(受訪者提供)
繪畫香港風景的時候,張君豪希望表達出豐富的畫面,每一個角度欣賞都可以有層次感,而且能讓觀眾細細品味當中的意義。(受訪者提供)

*********

如今「景搜」的前兩部已經賣斷貨,張君豪與合作夥伴考慮過將三本畫冊的內容精選集合,翻譯成英文,出一本「國際版」。他很期待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夠透過畫作認識香港,無論那些風景是否還能保留,都是一個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