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立二手英文書店「清明堂」結業前夕,近一個月來,不時可留意到一位畫家的身影,她靜靜觀察著身邊來來往往的客人,眼見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少,書店結業的腳步越來越近,她加快了畫筆的速度,希望將這一切盡快描繪下來,成為一個永恆的定格。她是慧惠,受書店老闆之邀,在書店結業之際為其留下一些記憶。「我很榮幸可以為書店留下一幅畫留念,畫畫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欣賞這個空間,留下『家』的感覺。」
2018年,慧惠在油麻地的個人畫展期間認識了獨立書店「清明堂」的店主溫敬豪(Albert Wan),Albert和太太前來參觀,並購買了兩幅畫作。慧惠知曉書店後,在空閒時也會走訪,和老闆亦成了朋友:「拜訪書店後我發現,最吸引我的是兒童繪本的部份,認識Albert的時候,發現他家有兩個喜歡看書的小朋友,直到近期參觀他家的時候,發現原來『清明堂』和他家十分相似,書店的感覺好像是從他家延伸出來的一個看書的角落,店主和家人都很享受閱讀的樂趣。」Albert常常跟她說,除了這裏,他都不知道哪裏是他的家,香港就是他的家,所以也希望到訪的客人也有同樣的感受。在10月15日的結業日,Albert鎖上門,將「香港是我家」的訂製手寫小巴牌貼在門口,為書店劃上一個句號。四年間,這裏曾經舉辦過多場讀書會、分享會,涉及香港時事、歷史、文化議題,在如今的政治壓力下選擇結業,對於Albert而言是無奈之舉。
慧惠認為,這裏是給讀者「打書釘」的地方,無論是環境、燈光、布置,都給人一種想安安靜靜坐下來看書的感覺。香港一些二手書店的空間十分擁擠,書籍堆疊得高高的,分類不清晰,如要尋找一本書非常費勁。但「清明堂」不同,所有的書籍分類井井有條,客人不需要像尋寶一樣四處找書,而且所有的書都經過店主和店員的悉心照料,幾乎都是完好如初的。慧惠回憶:「Albert很細心,平時他就經常坐在書店中間的圓檯位置,拿著刀片和火酒,將一些書上的貼紙溫柔地鏟起來,這樣書的表面就很好看,不會有多餘的招紙。」在近一個月到訪書店畫畫的過程中,她觀察著書店的每一個細節,盡可能將一切如實描繪下來。
另一個讓慧惠感受到頗為感動的場景,則是店主和客人之間的情誼。「常常看到Albert大汗淋漓的樣子,他在網上接到訂單,會親力親為,將一箱箱的書推去郵局寄送。」他對客人服務的好態度,為書店建立了一個好口碑。尤其是在傳出書店將結業、店主將舉家離港的消息後,許多客人前來買書、道別。慧惠觀察到:「原來有些熟客,真的是每個星期會來一次,我每次去畫畫都會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無論是客人也好,店員也好,不會只是見過一次就不見了。如果你沒有感情不會這樣不斷再來,一定是喜歡這裏才會再來。」
對於Albert的離港決定,慧惠表示可惜:「『清明堂』要離開,我覺得很傷心,香港就少了一個看英文書的地方,我覺得很可惜的。」她的心中除了不捨,更多的是祝福,盼這幅畫留給Albert最美的香港記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