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各種石化產品等產生的毒素一直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解毒是我們每天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無論是在大飽口福的節後,還是在常年的健康護理中,都可以進食一些常見食物來增強身體的自然排毒功能,起到防癌、抗氧化的作用。
包括十字花科蔬菜、漿果、大蒜、大豆和薑黃等在內的各種天然食品,在功能醫學護理方法中作為解毒劑很受歡迎。出汗和服用益生菌等方法,也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重金屬和石化產品的毒素。此外,下列一些成份或食物也是經過時間檢驗、證明行之有效的天然排毒劑:
1. 蝦青素
蝦青素是自然界中發現的最有效的抗氧化劑之一。蝦青素是一種具有血紅色素的葉黃素類紅蘿蔔素,因其抗氧化、抗炎和免疫增強特性以及對DNA 修復的促進作用而被廣泛研究。
《人體動力學期刊》(Human Kinetics Journals)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補充蝦青素四周可以增加活躍的年輕男性血液中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水平。在一項動物研究中,補充蝦青素這種海洋生物化合物被認為是保護大腦免受環境煙草煙霧誘發的神經炎症和氧化應激(過多的自由基導致破壞修復過程)的關鍵因素。
天然蝦青素多存在於各種蝦類、三文魚、螃蟹等海鮮食物中。
2. 小球藻
目前,重金屬毒性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人體接觸各類污染物、外源性物質以及汞和鉛等重金屬會影響體內抗氧化劑和酶的水平和活性。小球藻富含的多種營養物質,有助於消除這些重金屬。
小球藻可以將最常見的毒性殺蟲劑——有機氯殺蟲劑十氯酮的半衰期從40天縮短至19天,還有助於去除患者體內長期使用牙科鈦植入物和汞合金(水銀)填充物導致的重金屬。
2015年發表於《環境毒理學和藥理學》(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的研究表明,在年輕的南韓成年人中,小球藻補充劑可以幫助清除致癌物多環胺(或稱雜環胺,HCA)毒素。另一項研究則表明,它可以幫助女性清除致癌的多環芳烴(PAH)毒素,多環芳烴是煤炭、天然氣、木材、垃圾或煙草燃燒時產生的一類化學物質。
3. 大蒜
無論作為烹飪食物,還是作為藥用,大蒜有悠久的歷史。其含有的主要成份大蒜素,除了具有顯著的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外,在抗氧化和解毒能力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臨床上,相對某些藥物,大蒜似乎更安全,在治療輕度至中度鉛中毒方面與藥物D-青黴胺(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樣有效。研究人員認為,在用大蒜治療而不是藥物治療後,一些症狀如煩躁、頭痛、深層肌腱反射下降和平均收縮壓都有顯著改善。
與洋蔥一起食用,大蒜還表現出抗癌功效,原因之一是它能夠誘導第二階段的解毒酶,產生這種效果是由於大蒜中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發揮的作用。
4. 西蘭花
西蘭花是十字花科蔬菜,也具有自然解毒功效。西蘭花及其植物營養素蘿蔔硫素會激活酶,清除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毒性。西蘭花提取物可通過誘導解毒酶和谷胱甘肽的合成來保護肝臟免受外來物質的侵害。
即使是少量的西蘭花,也能發揮消除化學致癌物的作用。約翰霍普京斯大學的專家早在199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少量的十字花科植物芽菜可能與大量的同品種成熟蔬菜一樣有效預防癌症風險。」
另外,在2018年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專家們還發現西蘭花還可以減輕飲酒引起的氧化應激,這是通過增加抗氧化能力和降低壓力來保護肝臟的一種方式。
5. 綠茶
綠茶不僅僅是一種溫和的飲料,還可以作為日常排毒的保健品。研究發現綠茶和抹茶可以減少鉛毒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降低胃腸道對常見污染物,如多氯聯苯(PCBs)、多氯二苯夫喃(PCDFs)和二惡英等的吸收。波蘭研究者2020年發表的一份文獻表示,綠茶中的兒茶素能防止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水平下降帶來的與年齡相關的氧化損傷。
GreenMedInfo.com數據庫中的數百篇摘要提供了有關天然解毒劑的更多信息,以幫助減少危險化學物質暴露和慢性毒素在體內的影響。#
本文原刊於 GreenMedInfo.com,授權中英文《大紀元時報》轉載和翻譯,英文報道請見:5 Natural Detoxifiers for Everyday Life。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