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已拉開序幕,歷經多個發展階段的古洞村,如今有一部份土地亦在最新規劃中,幾年後會變成新的模樣。昔日的古洞村是怎樣的?有哪些仍留存至今的文化?從村民的回憶和留存的舊建築、舊相片中,可以一窺究竟。

「以前這裏好興旺的呢!甚麼都有得賣,豬肉、菜、燒臘、藥材舖、麵包舖應有盡有,打鐵舖、理髮舖、辦館,有醬油廠、酒廠、皂廠等,周邊都有種菜,古洞菜站是新界的大型菜站,特別熱鬧!」在古洞土生土長的冒卓祺回憶起七、八十年代古洞大馬路周邊的環境,語調中帶著興奮之情。提到自己後來從事紮作行業,也與古洞、元朗社區豐富的節慶活動息息相關。回憶起外公鄒錦輝曾任古洞村長,為村務、節慶活動付出不少,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在古洞長大的冒卓祺(左)與古洞村長鄧連勝。(陳仲明/大紀元)
在古洞長大的冒卓祺(左)與古洞村長鄧連勝。(陳仲明/大紀元)

與冒卓祺會面,最常到訪的就是位於青山公路古洞段、古洞村公所旁的錦益茶樓,古樸的裝潢彷彿讓人回到了八十年代,點心、碟頭飯、小菜應有盡有。用餐期間,時不時都有食客、店員走來與冒卓祺打招呼,閒話家常,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冒卓祺略帶遺憾地說:「這裏過去古洞的市中心,以前有三間茶樓,記得有鴻英茶樓、天天茶樓,那兩間都沒有了,剩下這間錦益茶樓,是村民的聚腳點。當時還有六、七間冰室,新田的居民也會來古洞飲茶!」上水古洞村位於新界北雙魚河以西,在古洞的全盛時期,一度有七千多人,是新界北一個頗為興旺的社區。歷經多次香港新市鎮的發展衝擊,居民搬遷,今日的古洞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

古洞村公所。(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村公所。(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村公所旁的錦益茶樓。(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村公所旁的錦益茶樓。(陳仲明/大紀元)

錦益茶樓。(陳仲明/大紀元)
錦益茶樓。(陳仲明/大紀元)

一度興旺的古洞社區 村民憶述昔日經濟教育情況

在1819年的《新安縣志》中,已能找到「古洞」之名,是當時官富司管轄的地區。古洞村位於上水以西,落馬洲馬草壟以南。古洞村開始發展興盛,逐漸發展成15個區,還要從六十年代說起。

古洞煙寮區居民宋明。(曾蓮/大紀元)
古洞煙寮區居民宋明。(曾蓮/大紀元)

冒卓祺的舅父宋明今年65歲,在古洞煙寮區長大,他的父輩從廣東增城來港,在古洞落腳。宋明分享:「古洞是一條雜姓村,這裏的居民講廣府話、客家話、潮州話的都有,以前這裏有很大的田地,村民都是自給自足。」講到「煙寮區」名稱的由來,宋明聽父輩講述,「煙寮區」與何東家族相關,當時何東家族在古洞買下大片農地,僱用當區居民種植煙草,管理煙草的工人在此搭起寮屋聚居,漸漸形成了「煙寮區」。

古洞煙寮區。(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煙寮區。(陳仲明/大紀元)

如今古洞村公所旁保留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古洞菜站),仍在每日清晨四時半開始運作,由古洞蔬菜產銷貸款有限責任合作社管理。宋明稱,這是過去新界最大的菜站之一,附近一帶的農夫每日清晨都會運送本地產的新鮮蔬菜到此中轉,再集中送出市區,直到現在都仍在營運。

如今古洞村公所旁仍保留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古洞菜站),至今仍在每日清晨四時半開始運作。(陳仲明/大紀元)
如今古洞村公所旁仍保留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古洞菜站),至今仍在每日清晨四時半開始運作。(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蔬菜合作社。(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蔬菜合作社。(陳仲明/大紀元)

菜價報告表。(陳仲明/大紀元)
菜價報告表。(陳仲明/大紀元)

大量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來到古洞一帶後搭建寮屋,在古洞大馬路旁形成一個繁華的市集,道路兩旁的攤檔多為前舖後居,形成一個十分完善的商圈。宋明憶述,當時所有的民生、經濟、教育活動都可以在古洞找到,各式輕工廠在古洞發展起來,例如醬油廠、酒廠、砂磚廠、藥廠、手套廠、雨遮廠、木廠,都為本地居民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古洞悅和醬園至今仍用古法製作醬油。(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悅和醬園至今仍用古法製作醬油。(陳仲明/大紀元)

昔日古洞有各類的輕工業廠房,如今面臨收地。圖為志記鎅木廠。(曾蓮/大紀元)
昔日古洞有各類的輕工業廠房,如今面臨收地。圖為志記鎅木廠。(曾蓮/大紀元)

昔日的古洞市中心有一個繁華的市集。(陳仲明/大紀元)
昔日的古洞市中心有一個繁華的市集。(陳仲明/大紀元)

至於教育方面,多數當地居民都就讀愛華學校。學校在1960年落成,它的名字本為古洞公立學校,但為了紀念20年代私塾式辦學的仁華廬歷史,因而更名為「古洞公立愛華學校」。宋明回憶當時自己在愛華學校就讀小學,分為上、下午班,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屬上午班,四至六年級屬下午班,當時小學生都要讀《尺牘》,練習書法字和學習禮貌用語,這些內容如今已成為了回憶,不再是當下學生的必修課。2008年,愛華學校因收生問題被殺校。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校舍空置多年。(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公立愛華學校校舍空置多年。(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大馬路附近居民歷經的首次大變革,源於1985年港英政府建設新界環迴公路(又稱九號幹線),這條公路可串連大埔、粉嶺、上水、新田、錦田、元朗、屯門、荃灣等新市鎮及鄉郊地區。冒卓祺講述,原來古洞大馬路沿途的民居和店舖遭到清拆,受影響的村民被遷移到上水最早期的公共屋邨彩園邨。隨著九號幹線和行人天橋的建成,過去的舊市鎮格局被打破,在八十年代末於古洞南田心區附近建成兩層高的古洞街市購物中心,形成了「新街市」。

古洞觀音誕盛事 唱大戲搶花炮

1980年古洞觀音誕戲棚。(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1980年古洞觀音誕戲棚。(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冒卓祺分享,古洞村保留了很多民俗活動,每年黃曆二月初二慶祝土地誕,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誕,七月廿二日舉行古洞村街坊中元節普渡法會。但在古洞村民的記憶中,一年當中村中最大的節慶活動就是觀音誕。

1980年古洞觀音誕客家麒麟參神。(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1980年古洞觀音誕客家麒麟參神。(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2021年古洞村街坊中元節普渡法會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2021年古洞村街坊中元節普渡法會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昔日觀音誕的盛況仍能從舊照片中見證,冒卓祺描述:「過年都沒有觀音誕那麼熱鬧!古洞有不同族群都會拜觀音,每年搭兩個戲棚,分別上演粵劇和潮劇,非常熱鬧!」他介紹,古洞觀音誕由不同族群團體負責,黃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誕的正誕,粵劇神功戲一般演出5日4夜,自黃曆二月十六日開台。「那時候有很多知名的粵劇老倌都曾經在古洞表演,比如任劍輝、白雪仙、李香琴、關海山、新馬師曾⋯⋯好多啦!」他表示,潮劇神功戲屬於另一個戲會主辦,搭建另一個戲台,一般是3日2夜,為錯開與粵劇表演的時間,在黃曆二月二十二日開演。

昇芸潮劇團於1980年出演潮劇《百花贈劍》劇目。(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昇芸潮劇團於1980年出演潮劇《百花贈劍》劇目。(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1980年的古洞潮僑觀音誕花牌。(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1980年的古洞潮僑觀音誕花牌。(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古洞觀音誕巡遊隊從古洞神棚向蕉徑龍潭古廟前行,到達龍潭古廟後休息。(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古洞觀音誕巡遊隊從古洞神棚向蕉徑龍潭古廟前行,到達龍潭古廟後休息。(東洋文庫照片資料庫 田仲一成攝影)

冒卓祺介紹1953年成立的酧神演戲委員會。(陳仲明/大紀元)
冒卓祺介紹1953年成立的酧神演戲委員會。(陳仲明/大紀元)

時光飛逝,明年(2022年)將迎來古洞村觀音誕的酧神演戲委員會70周年,雖然大戲已經停辦多年,但古洞村長和村民仍希望有機會復辦,冒卓祺透露,酧神演戲委員會正在申請場地,希望若在疫情好轉的情況下,有機會在明年的觀音誕期間復辦神功戲,並出版70周年特刊,以紀念古洞戲會的歷史。

雛鳳鳴劇團於1979年在古洞觀音誕期間公演粵劇神功戲。(陳仲明/大紀元)
雛鳳鳴劇團於1979年在古洞觀音誕期間公演粵劇神功戲。(陳仲明/大紀元)

觀音誕期間少不了「花炮」,這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紙紮祭品,善信向神明送上精美的花炮以示誠心還願。冒卓祺介紹,過往古洞約有十個花炮會,一般舞客家麒麟前來賀誕,也有舞增城的貔貅,十分熱鬧。在觀音誕正日,各花炮會聚集在蕉徑觀音廟的空地搶花炮,主辦方將代表花炮的物件(如竹籤、木片等,俗稱「炮膽」)射向天空,各善信搶得後,可以將炮膽帶回自己的地方供奉,在翌年的觀音誕由該花炮會紮一個新的花炮,繼續參與「搶花炮」活動。「搶到花炮意味著好意頭,那時候特別激烈,甚至出現打架的情況。」自1974年起搶炮變成抽炮,過去搶炮的盛況不在。

2020年古洞觀音誕復辦搶花炮。(溫佐治提供)
2020年古洞觀音誕復辦搶花炮。(溫佐治提供)

2020年,古洞觀音誕嘗試以新形式舉行搶花炮,用壓縮空氣方式發射炮芯,以隊際競技形式進行,每隊只限三人參與搶花炮,五隊合共十五人參與,獲得炮芯的團體可獲得「炮膽」中的神像供奉,並可以得到一支貼有十張一百元鈔票的標旗。到了來年「還炮」時,就要增加標旗的金額。負責策劃活動的冒卓祺說:「這些傳統活動,做得一日是一日了!」

2020年古洞觀音誕復辦搶花炮的標旗。(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古洞觀音誕復辦搶花炮的標旗。(陳仲明/大紀元)

*********

2007年政府的《施政報告》將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納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今年施政報告更將前述新發展區納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自2019年9月起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工程的收地程序已經展開,古洞即將面臨新的變化。隨著一間間老店的消逝,一個個地標的消失,古洞往昔的回憶也只能透過圖文承載。◇

古洞北新發展區模型,於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社區聯絡中心展出。(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北新發展區模型,於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社區聯絡中心展出。(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的田園風光。(陳仲明/大紀元)
古洞的田園風光。(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