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第一批千禧年出生的BB也將踏入成年,他們的世界是甚麼樣的?用甚麼社交媒體、喜歡甚麼樣的娛樂活動、有哪些流行文化、「港孩」標籤對他們是否公平?本報記者街訪了部份「00後」,聆聽他們的聲音,不知千禧前出生的老友們是否會感到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千禧年來臨時新年的鐘聲,是否還在耳畔迴響?那一年的煙火絢爛,大家在欣喜和期待中迎來了新的世紀。時光飛逝,當年的「千禧BB」也在不知不覺中迎來成年禮,這一代的年輕人自孩提時代起,就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中,無論是獲取資訊方式、社交模式,還是流行文化,都有他們獨特的一面。

報紙電視不再吸引 YouTube受歡迎

從報紙、電視到網絡,幾十年間,大眾傳媒的媒介不斷更新,獲取資訊的方式也日益革新。「00後」出生的年代,正是步入網絡時代的年代,他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早已不侷限於傳統紙媒,甚至電視都成為了落後的器物。

「還讀報紙嗎?」

「不會。報紙會弄髒手啊。」「不會,上網看YouTube啦!」「不會自己拿來看,媽媽看的時候會湊過去看。」幾位小六至中五的學生向記者提供了類似的答案。

提及他們習慣獲取資訊的方式,幾乎每個受訪者都提到YouTube,他們從中了解各類訊息,包括新聞、流行文化、學習方法、遊戲攻略,以視覺為主導的傳播方式更令他們習慣。

社交模式大革新 Facebook都已過時

生於70、80年代的讀者,或許對在課堂上偷偷傳紙條聊天的場景記憶猶新,抽屜中那一封封貼著回憶郵票的信件或也成為了歷史見證。自從有了網絡,紙筆書信互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00後」使用甚麼樣的社交媒體?

近日一條街訪片段引發熱議,有學生表示「由細到大都無用過Facebook」,及「老嘢(老人家)先用Facebook」,令人開始關注「00後」社交媒體使用情況。本報記者訪問了多位15至17歲的中學生,亦得到類似答案,在中學生的社交圈中,較少使用FB,多使用Instagram。來自上水官立中學的Bowie和Jenna表示,覺得Facebook有太多的廣告,看到圈子中推送太多不相關的資訊,自己的朋友們也幾乎不用Facebook。來自真光女書院的一位中五學生表示,Facebook是在她就讀小三期間流行的社交媒體,現在她有帳號,但是並不會用來與朋友互動,多用來獲取一些資訊。不過,受訪的幾位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倒常常用Facebook來與同學互動。資深媒體人廖先生認為,小學生使用的社交媒體更常受到家長使用習慣的影響,而到了中學,學生受到同儕影響更為深遠,他們會選擇與同儕使用習慣相同的社交媒體。

「00後」並不常用 Facebook。(AFP Photo/ Justin TALLIS)
「00後」並不常用 Facebook。(AFP Photo/ Justin TALLIS)

「00後」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 Instagram。(Carl Court/Getty Images)
「00後」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 Instagram。(Carl Court/Getty Images)

傳統遊樂設施銳減 不認識「公園四寶」

提及「公園四寶」,「80後」們一定津津樂道,當年夏天會「辣肉」的鐵滑梯、鞦韆、氹氹轉、馬騮架,這些聚集了一大群孩子在炎炎烈日下玩樂的經典遊樂設施已經漸漸消失,如今只能在少數幾個屋邨找到「倖存者」,取而代之的是標榜安全但較乏味的遊樂設施。如今的「00後」幾乎沒有見過「公園四寶」,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的Priscilla表示,現在很多(傳統)的遊樂場都沒有了,很多地方都用來起樓。

資深小學教師施老師表示,現在的孩子的活動空間比較少,專注於學業和各類電子遊戲,少了很多戶外與同儕相處的機會。

位於沙田美林邨的金屬滑梯。(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沙田美林邨的金屬滑梯。(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青衣青華苑接近2層樓高的繩網,攝於2008年。(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青衣青華苑接近2層樓高的繩網,攝於2008年。(陳仲明/大紀元)

電子遊戲吸引力強

受訪的學生中,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打機(玩電子遊戲),他們所流行的娛樂活動多集中於電子遊戲,例如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等,與同學討論的話題也多集中於打機的攻略。也有同學表示,自己不喜歡打機,但是喜歡看別人打機。談及父母的管制情況,聖公會主愛小學的劉同學表示,每天家長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大約為一個半小時;聖保羅書院的林同學透露,晚上9點半後家長就不再給他打機了。除了管制嚴格的家長外,也有家長回應,家人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家長會嘗試去了解孩子的話題,甚至在家庭日會跟孩子一起研究怎麼打機。

電子產品佔領日常生活

不少「00後」學生反映在臨近考試時,家長會沒收他們的手機,暫停他們的一切娛樂活動,譬如打機、看電視、上網等。

沒有電子產品的日子感覺如何呢?「00後」與記者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沒帶手機,周身不舒服!」

「考試期間,不給看電話不能上網。看一眼電視都不給。感覺很不開心,很生氣!」

「考試前一日,沒有打機,電視,那天會很不自在。」

「之前手機壞了。那段時間皮膚特別好,黑眼圈沒有了,白皙皙滑溜溜的,手機回來後感覺又不同。」

「沒有手機覺得沒甚麼所謂,不玩手機都不會死的。沒手機就看電視咯。」

看來在「00後」的日常中,電子產品已經霸佔了他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份,除了平日的學習外,剩餘大部份的娛樂時間都與電子產品相關,沒有電子產品存在的日子似乎不好過。

面對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電腦及遊戲上癮,英基前家長教師會成員Kim Anderson認為,有效的方式是與孩子一起吃晚餐,晚餐時跟他們談論一些事情,這個時候手機就會合起來,或不在身邊,亦不會讓手機放在餐桌上,從而幫助他們遠離這些誘惑。「我們會聊天,交流很重要。但這並不表示,我的孩子們不用手機,你知道我們都在依賴科技,重要的是我們要合理使用它們。」

「四大天王」時代一去不復返

本港的流行歌曲在八、九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他們現在是否還喜歡聽本土音樂?他們知道「四大天王」嗎?街訪中「00後」對「四大天王」的答案無奇不有。有小四同學被問及「四大天王」有誰時,脫口而出:「海龍王?」她的同學則補充猜測:「鄭少秋?汪明荃?」中五的同學被問及「四大天王」時也一時啞言,猜測有張國榮、容祖兒等,只有少數喜歡聽舊歌的同學能夠正確答出「四大天王」的名字。

對於本港的音樂人,受訪的「00後」們似乎都比較陌生,均表示自己不怎麼聽本土音樂,認為現在香港的流行歌質素一般,更喜歡歐美、日韓的音樂。

我不是「港孩」

「港孩?我不是港孩,我會綁鞋帶、會沖涼的、會幫忙盛飯、會(用電飯煲)煮飯、會沖杯麵⋯⋯」

「港孩是甚麼呀?像少爺仔攤在那裏的?我不同意(別人說我們),我都要幫忙做家務,洗碗啊。」

「這個年紀了,已經出來打工賺錢了,也不是家人供養了。我自己都有做Part-time(兼職)啊,我做過收銀員。」

「我家裏都是我一手一腳砌出來的!」

提及「港孩」,「00後」們對這個稱號十分不屑,幾位受訪者都很明確地表示不喜歡別人用這個詞語來標籤他們,認為自己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家人幹活,並不是像媒體渲染的那樣嬌生慣養。

*** *** ***

人們普遍觀念認為,「00後」的自我照顧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低。不過,面對別人對他們的眼光評價,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卻是他們自己的一套看法和接觸事物的方式。「00後」的世界,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與別不同。◇ 

「00後」的世界,你熟悉嗎?(TED ALJIBE/AFP/Getty Images)
「00後」的世界,你熟悉嗎?(TED ALJIBE/AFP/Getty Images)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