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一張張童年泛黃的相片,曾祖母和爺爺的音容宛在,已移民英國的Alvin不時翻起舊照回味當年,把握機會從長輩口中了解家庭往事,並以父輩曾經在港開辦茶樓為榮,身為茶樓創辦人的第四代,他盼望為茶樓記傳:「沒有昔日的錦益茶樓就沒有我們今日的生活,我也盼望把這過去的一切記錄下來。現時的錦益,不是彼時的錦益,1992年茶樓轉手,我想講的正是太嫲創辦錦益茶樓的故事。」

茶樓伙計從廚房走出來,用毛巾傍著膊頭半吊起直徑2呎的大蒸籠,小心翼翼地在餐桌前穿梭,為食客奉上新鮮出爐熱騰騰的大包、叉燒包,還未邁出幾步,滿滿一籠的包子就被一掃而空。Alvin描繪著童年印象中錦益茶樓的熱鬧場景:「那時候最受歡迎的是大包,大個又抵食,一個大蒸籠經過四、五張檯就賣完了。以前是人手捧蒸籠,後來才有點心車,兩層高的,我都推過。當時我們有三架點心車,廚房有兩個大蒸籠架,5到6層高呢!」除此之外,茶樓還賣燒味,幾十年過去,Alvin仍記得怎樣落單,甚至記得燒味飯的價錢。和家人在茶樓的時光,在他心中是閃亮的一筆,珍藏在他的記憶之中。

就讀古洞培幼幼稚園的Alvin和曾祖母(右)與媽媽(左)合照。(受訪者提供)
就讀古洞培幼幼稚園的Alvin和曾祖母(右)與媽媽(左)合照。(受訪者提供)

艱苦歲月 無奈之舉借貸開茶樓

提起錦益茶樓的誕生,Alvin認為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曾祖母——黃李巧如,她是家族中的靈魂人物。她是潮州人,從大陸走難來港,在當時的合興油廠打工。她育有二子,大兒子黃錦榮,小兒子黃錦耀。錦榮是Alvin的爺爺,從家人口中得知當年爺爺偷渡來港的故事:「我爺爺7、8歲的時候,從潮州鄉下偷偷跟船來香港,在船上被發現,見他還是孩子,並沒有丟他下海。爺爺被人綁在船頭,到港後船長懲罰他做苦力,幫忙卸貨一段時間,才給他離開。」錦榮輾轉和母親會合後,曾經在跑馬地居住。後來錦榮主要做小販維生,來到了上水古洞生活,錦榮中年結婚生子,誕下兩男三女,一家人平平淡淡地過日子。

好景不常,家中接連發生悲劇。在上水馬草壟有一個水井,約六呎闊,附近村民一般會在此取水作農作物的灌溉用途,水井中間設有一個約1呎闊的階梯,村民可以擔著前後水桶走下階梯,半身浸入水中,用慣力為水桶裝滿水。沒想到這口井竟成為錦榮家的噩夢,他的三個女兒都是在挑水過程中失足墜井淹死,錦榮甚至因此而入獄,罪名是照看孩子不周。

黃李巧如對家中孫女的遭遇感到痛心,決定放手一搏,向自己服務多年的合興油廠借了一筆巨款,在古洞買了一幅地,交給錦榮做生意,希望開茶樓能夠改善家中的生活。約在六十年代,錦益茶樓就在巧如的支持下誕生了。

茶樓旁的錦益士多,也同樣是在巧如的支持下出現的「調和劑」,事源於錦益茶樓開業頭幾年,正處於發展期,在一次家庭矛盾中,錦榮決定離開茶樓,自行到九龍樂富竹園邨做小販,茶樓於是轉交給弟弟黃錦耀經營。巧如發現幼子經營不善,於是誠邀長子錦榮回來繼續管理。為了安頓錦耀,於是在茶樓旁開了一間士多,主要賣燒酒、香煙、零食、白米、報紙等等,這樣兩兄弟都各得其所,有適合的發展方向。

錦益士多於六十年代創立,過去由黃錦耀一家經營。(受訪者提供)
錦益士多於六十年代創立,過去由黃錦耀一家經營。(受訪者提供)

Alvin小學時與爺爺(中)、大妹妹(右)合照。(受訪者提供)
Alvin小學時與爺爺(中)、大妹妹(右)合照。(受訪者提供)

風光一時的錦益茶樓

黃錦榮在痛失女兒的悲痛中走出來,一家人投入心機經營茶樓,聘用多名伙計,並為茶樓添置最好的設備。例如當時還十分罕有的冷氣機,錦益茶樓是古洞第一間安裝水冷式冷氣的茶樓,一時間成為上水區的佳話。Alvin憶述,當時正值北區發展蒸蒸日上的時候,有很多地盤開工,平民式的茶樓頗受歡迎,能夠到茶樓嘆冷氣,是當時工人的一大享受。此外,茶樓內還安裝了一部20吋彩色電視,對客人來說也頗具吸引力。Alvin至今仍記得茶樓的電視:「我就很好奇,那麼小的螢幕,好像整間茶樓的客人都能看到一樣,大家都很喜歡擠在一起看電視,非常熱鬧!」

Alvin(左)與媽媽、大妹妹(右)在錦益茶樓後門的小花園遊玩。(受訪者提供)
Alvin(左)與媽媽、大妹妹(右)在錦益茶樓後門的小花園遊玩。(受訪者提供)

錦榮有兩個兒子,主要由大兒子一家人和他一同打理生意,小兒子二十多歲就去了英國發展。茶樓從早晨5點多就開門,從早到晚忙個不停,點心、碟頭飯、小菜應有盡有,在大時大節還有團體包場做活動,舉辦歌唱晚會。在茶樓的伙計也和黃氏一家關係很好,Alvin記憶中有兩位印象最深的「老臣子」,從年青一直做到七、八十歲,投入畢生的精力為茶樓服務。一位是看著他長大的黃伯,主要做樓面的工作,家人提供茶樓旁邊的一間屋給他居住,方便他每天早上清晨開門,做樓面的準備工作。Alvin講述:「黃伯很有個性,脾氣比較大,但是對我很好,喜歡吸煙,但不過份,對我爺爺、爸爸也是尊敬的。」另一位是餐廳大廚,Alvin叫他「褀叔」,是他爸爸的好朋友,從十多歲就在茶樓工作一直到茶樓九十年代轉手。「過去的年代伙計很衷心,當然彼此也是雙向的,你對他好,他也對你好,我可以說是在茶樓長大,和大家的關係都很好的。」

錦益茶樓「老臣子」黃伯(左)抱著幼年的Alvin。(受訪者提供)
錦益茶樓「老臣子」黃伯(左)抱著幼年的Alvin。(受訪者提供)

提及錦益茶樓受歡迎的美食,Alvin脫口而出:「我媽媽做的手拉腸!」他回憶道:「很喜歡站在她旁邊看她整腸粉,現磨的米漿,薄薄一層鋪在鐵盤上,蓋塊布在上面,用蒸籠蒸。那時候有牛肉腸、蝦腸、叉燒腸⋯⋯銷量很好,一下子就賣完了!」


Alvin的童年在茶樓度過。(受訪者提供)
Alvin的童年在茶樓度過。(受訪者提供)

Alvin在茶樓門口擺出童年時拍照的姿勢。(受訪者提供)
Alvin在茶樓門口擺出童年時拍照的姿勢。(受訪者提供)

對於上小學的Alvin而言,最「威」的莫過於有一堆「獅球嘜」贈品送給同學和街坊。當時茶樓生意興旺,一桶桶的食用油很快用完,有一堆棄置的塑膠樽。當年流行憑瓶蓋上的指示領取贈品,Alvin就悄悄收集瓶蓋,換領了很多筆盒等贈品,四處派發。當大家問起從何而來時,他就裝傻:「不知道啊,我就是執到很多咯!」

*********

古洞全盛時期一度有七千多人居住,但歷經多次香港新市鎮的發展衝擊,居民逐漸搬遷,今日的古洞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茶樓的生意也不再如前。錦益茶樓於1992年轉手後,黃氏一家就不再過問相關的經營事務,唯在每年清明、重陽時,一家大小回上水祭祖,會在茶樓聚餐,和老友敘舊。如今黃氏後人移民英國,更難有重聚的機會,加上古洞正面臨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而變天,可能多年後再回港,連兒時在茶樓的痕跡都找不到了。Alvin唯有希望父輩經歷的這一切,可以透過相片和文字留下來:「我希望曾祖母和爺爺的故事能夠留低,畢竟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應該感恩!」◇


兩年前Alvin回港時特別拜訪錦益茶樓,回味兒時往事。(受訪者提供)
兩年前Alvin回港時特別拜訪錦益茶樓,回味兒時往事。(受訪者提供)


錦益茶樓於1992年轉手,如今由鄒氏經營。(陳仲明/大紀元)
錦益茶樓於1992年轉手,如今由鄒氏經營。(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錦益茶樓旁的錦益士多,仍保留著昔日的鐵閘和窗花。(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錦益茶樓旁的錦益士多,仍保留著昔日的鐵閘和窗花。(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