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位媽媽,她的孩子在步入青少年期才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她的女兒IQ非常高,可是行為SQ及情緒EQ卻非常低,性格固執,興趣狹窄,社交及與人溝通均有障礙,這讓媽媽萬分苦惱。

ASD是一種先天性的發展障礙,患者會在認知、情緒、行為及社交上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其治療黃金期是10歲以下,而且越早治療,成效則越好。

然而,在小童時期,家長經常會忽略孩子的這些障礙。最常見的情況是父母把孩子一些不良的行為、認知滯後及情緒等的問題,盡歸咎於孩子的年紀幼小、頑皮、缺乏休息、心情不好及性格等等,以此解釋孩子問題的成因,故而他們認為等孩子漸漸長大後,問題便能得以改善,甚至消失。

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讓家長們忽略了去探究孩子問題形成背後的「真正」原因,白白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如此一旦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情況便一發不可收拾。

有些家長雖然知道或懷疑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障礙,但為免孩子被標籤或歧視,大多選擇避而不談、延誤診治、甚至諱疾忌醫。這不僅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困難重重,也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大部分的ASD的小朋友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特殊教學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ed), 簡稱SEN,因此及早治療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其實,很多ASD的患者都擁有特殊天份或才能,例如:莫札特、愛因斯坦、添·布頓、喬布斯、伊隆・马斯克等,他們無不是其領域中響噹噹的人物,同時也是ASD 的患者。雖然此症不能根治,但只要教育得當,培養得宜,他們亦可成為聞名遐邇的成功人士。

隨着科技發達,醫療進步,許多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和症狀都可以透過不同的治療和輔導得以解決或舒緩,但能使這一切實現的前提是父母不要自己先標籤自己的孩子,抑或諱疾忌醫。相反,父母要努力發掘孩子的才能天賦,並加以針對性的治療和幫助,如此才不會白白浪費了一個可塑之才。◇

作者簡介:

Flora現為育兒及投資專家, 也是註冊校董。她畢業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具多元化才能。Flora將其獨具一格的育兒技巧寫成《擁抱缺陷》一書,面世後,旋即獲各大傳媒訪問和香港教育大學邀請主持、分享講座。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